现在很多朋友去香港、澳门都不敢提前吱声了,要不然:帮我带奶粉!大好的青年才俊提着奶粉到处跑,这怨念得有多深!国人一窝蜂的抢购国外高价奶粉,不仅伤钱还被嫌弃(限购),而国内生产的牛奶因卖不出去而倒入下水道。还真是应了股市里那句话:人傻钱多。听到这有人肯定会喊:小编你是喝三鹿长大的吧?好吧,小编没有喝过三鹿,但还是可以理解的。
回归正题,本次要探讨的主角,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昔日的乳业巨头—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光明乳业)2016年3月1日发布《关于终止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暨公司股票复牌的公告》宣告光明乳业国际化步伐放缓,国人能够方便并且便宜的喝到洋牛奶似乎还不那么容易。
上市公司定增收购受阻 光明集团国际化有待考验
本次拟定向增发资金主要用来收购以色列乳企公司TNUVA集团:2015年6月9日《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预案》显示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0 亿元(含发行费用),拟以68.73亿元收购母公司光明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Bright Food Singapore Investment Pte Ltd 100%股权,从而间接持有以色列乳业公司Tnuva Food Industrie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Association in Israel Ltd(简称“TNUVA”) 76.7%控制权。余下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此次收购旨在通过收购海外乳制品知名企业,进一步打开国际乳制品市场,通过引入TNUVA 集团高端乳制品产品及其生产技术,促进公司在国内市场的产品结构升级和技术结构升级,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2015年3月,光明集团从英国私募股权集团Apax公司和以色列私募公司Mivtach Shamir手中分别收购了TNUVA56.7%和21%的股份。光明集团相关人员时称,对应TNUVA的市场价值达86亿谢克尔(约合153亿元人民币)。按此市值计算,TNUVA76.7%股份折合人民币117.35亿元。而此次定增对TNUVA76.7%股权的估值仅68.73 亿元。短短3个月TNUVA的估值出现大折扣,不知原因何在。
当时有媒体报道,TNUVA公司2013年的净利润为520,000,000新谢克尔,2012年净利润则为1,176,000,000新谢克尔。近三年来,TNUVA公司净利润持续下滑。2011年开始光明集团先后收购新西兰乳业公司新莱特51%股权、澳大利亚玛纳森公司75%股权、英国谷物食品生产商维他麦60%股权以及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出口商Diva公司70%股权。但是,这些收购对集团的贡献有限。在以8200万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近4亿元)的价格收购新莱特51%的股权之后,虽然2013年其利润颇高,但2014年即陷入亏损的境地,净利润为-84万新西兰元。
看来光明集团的国际化之路走得并不顺畅,中小股东也许应该幸运此次收购终止。目前光明乳业市值仅140亿左右,二级市场投资者不买单,并购消息并没有刺激股价,所以标的公司放在集团或是上市公司就不重要了。90亿的定增都快可以买下整个光明了,也难怪收购失败,看来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公司喜欢在高市值时进行并购重组的原因了。
展开全文
昔日光明霸主 今日落魄贵族
2003年前,光明乳业的营业额一直处于我国乳制品行业前列。直到2002年,都还较第二名的伊利股份高25%,较第三名的蒙牛乳业高266.60%。但到了2003年,伊利股份营业额首超光明乳业,当年营业额位居行业第一名。2004年,蒙牛后来居上,光明乳业再次被赶超,乳业格局被彻底改写。在今后的乳业黄金期,变成了伊利和蒙牛双寡头争雄的局面。
2015年三季报数据显示,伊利股份以458.79亿元营业额、36.56亿元净利润领跑整个食品饮料业。光明乳业三季度营业额202.05亿元,净利润3.01亿元,净利率1.49%,被伊利股份远远甩开了,昔日霸主不再,令人深感遗憾。
以伊利为参照 看王者能否归来?
2008年三鹿三聚氯胺事件波及众乳企,“你是吃三鹿长大的吗”这一调侃名句流传至今。然而经过此事,乳企竞争格局不变,乳企行业仍然是伊利、蒙牛时代。2015年牛散邓佑街进入光明乳业股东前三位,估计也是押注了光明乳业的复生,如今的光明乳业能否成功上演王者归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改革方面
被伊利股份、蒙牛乳业相继赶超后,光明乳业为改善经营、重归霸主地位,实施了多次重大改革。
股权分置改革:2003年光明乳业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非上市流通股得以上市流通,按理说有利于统一公司股东价值取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内部制约机制,促进公司长远发展。
出售上海可的股权:2007年10月16日,光明乳业发布《关于出售上海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81%股权的关联交易公告》,以2.27亿元出让持有的上海可的81%股权。2006年的光明乳液有6.47亿元的货币资金,资产负债率39.75%,应该是不缺少资金的。出让前,上海可的营收前几年营收、净利润均处于上行势态.营收占光明乳业比重较大,出让后虽解决了所谓的与集团的同业竞争,但是从中可看出,上市公司做出了妥协。
出售江西光明英雄乳业股权:2009年3月6日,光明乳业发布《关于出售江西光明英雄乳业股份有限公司51%股份的公告》,光明乳业以2,000万元剥离该子公司,接手方为江西华恒实业有限公司。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江西英雄乳业的经营状况确实较差,但是可以设想,2008年伊利股份也遭遇了三聚氯胺事件的冲击,若它剥离了亏损的公司,那应该就不会有今天的食品饮料业巨头。
2007年到2015年间,光明乳业依然慢慢悠悠走在伊利和蒙牛后头,这几年的光明乳业也尝试在激励层面进行改革,如股权激励方案的施行,但是收效甚微。
2.公司治理方面
从下图我们看到个有趣现象,2015年三季度牛散邓佑街位列光明乳业股东第三位,看来这位牛散要么是押注短期光明乳业重组成功,要么是押注其长期可上演王者归来。
再回到正题,伊利股份股权结构非常优越,股权结构分散多元,董事长潘刚坐镇第三大股东位置,有4位高管位列前8大股东,此举能够将管理者利益与公司利益相联系,很好的激励管理层改善经营管理,事实也是如此,潘刚在任的时间,一直兢兢业业带领伊利不断创新、发展。
而光明乳业方面,光明集团占据了光明乳业54.35%股权,一股独大现象非常严重,而且持股比例超1%的股东里,没有一人是公司的管理层,公司激励机制缺失。2015年光明集团就曾被曝连窝案,光明乳业原总裁郭本恒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这也直接拖累了光明乳业2015年90亿的定增收购计划。
3.财务运筹方面
光明乳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1.58%,背负着近300亿的债务,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而伊利股份保持了恰到好处的举债规模。并且不论是在权益乘数、流动比率、现金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等偿债能力指标上,伊利股份表现得都非常优秀,伊利三季报里躺着142.51亿货币资金,而光明仅56.61亿,两者偿债能力差距较大。
4.盈利能力方面
在盈利能力方面,光明乳业三季度营收202.05亿元,净利润2.14亿元,利润率仅有1.49%,总资产报酬率仅2.36%;伊利股份三季度营收458.79亿元,净利润36.37亿元,利润率8.04%,总资产报酬率达到了11.67%,远远高于光明乳业的2.36%,从盈利层面来说,光明乳业想追赶伊利股份,需要越过崇山峻岭。
5.营运能力方面
在营运能力方面,光明乳业营业周期76.47天,伊利股份43.23天,伊利股份营运效率是光明乳业的一倍;光明乳业应收账款周转一次需32.89天,而伊利股份仅需3.66天,伊利股份完胜;总资产周转情况,伊利股份也表现得比光明优秀。再者,三季度伊利股份经营现金净流入94.24亿,光明乳业为23.89亿,总体上,伊利股份的营运能力,到了让光明乳业只能仰望的地步了。
6.发展能力方面
在发展能力方面,光明乳业每股收益、营业利润率、净利率同比处于负增长状态,并且下降幅度非常大,而伊利股份则表现的稳扎稳打。虽然光明乳业营收同比增长率31.93%高于伊利股份的9.06%,但这是以牺牲利润换取的份额,纵使如此,伊利股份总体营收仍然是光明乳业的两倍以上,在发展能力上,光明与伊利也隔了千沟万壑。
7.战略与创新方面
伊利股份:2005年伊利通过全球最高标准的检验后正式牵手奥运会,成为唯一一家服务于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乳品公司。2009年5月25日,伊利集团再次成功携手世博,又成为唯一一家符合世博标准,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中国企业。2013年,伊利再次续约中国奥委会,成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到2014年,伊利已经连续十年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营养乳制品。截止2013年,伊利产品出现在全国32个训练基地的640个训练场馆中,是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全球合作伙伴。
自2013年起,伊利全面推动“全球织网”海外战略,先后在新西兰投资奶粉项目与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DFA达成战略合作,与意大利斯嘉达达成战略合作,在美洲、大洋洲、欧洲均有“布点”。伊利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在荷兰合作成立研发中心,致力于拓展全球食品领域的合作成果,为首个中国乳业海外研发中心。
伊利股份由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组成,全国所属分公司及子公司130多个,旗下拥有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其中,伊利金典有机奶、伊利营养舒化奶、畅轻酸奶、金领冠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巧乐兹冰淇淋等是目前市场中最受欢迎的“明星产品”。
光明乳业:光明乳业拥有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获科技部批准开始建设,2013年8月2日通过验收,是我国乳品行业唯一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乳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上海乳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大科研平台。科研用房为一栋近万平方米的独立的实验楼,研发中心现有仪器设备的总价值达几千万元,光明乳业是中国拥有最多发明专利的乳品企业。
光明乳业主营产品包括新鲜牛奶、新鲜酸奶、乳酸菌饮品、常温牛奶、常温酸奶、奶粉、奶酪、黄油等多个品类,较出名的品牌为莫斯利安。
从以上,两家乳企都在加速国家化,但是,伊利股份明显走得要顺一些。并且,我们所熟知的产品中,光明乳业基本上仅剩莫斯利安,且其份额还逐步被伊利和蒙牛蚕食,伊利股份的金典、畅轻等耳熟能详,在超市、便利店任何地方都能看得到,光明则淡去了身影。
8.投资者认可度方面
公司市值方面,截至2016年3月24日,光明乳业总股本12.3亿股,总市值142亿;伊利股份总股本60.6亿股,总市值855亿,是光明乳业总市值的6.15倍,两者已经不在同一市值层次。
长期投资价值方面,伊利股份非常具有长期持股价值,股价较面值增值了1667.53倍。如下图,伊利股份股价处于持续上升期,后复权股价曾达到1667.55元/股,而光明乳业后复权股价最高仅55.53元/股: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光明乳业和伊利股份已经不处于同一竞争层次,伊利股份拥有成为中国版雀巢的资质。但是,只要不放弃,一切都有希望,笔者抱着那一丝期许做了光明乳业的小小股东,也抱着对伊利股份未来雀巢的憧憬,走进伊利股份。希望我国的乳企,在国际上走得越来越顺,洗刷疯抢国外奶粉的耻辱。
发布于 2022-08-05 13:57:29 回复
发布于 2022-08-05 11:04: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