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钱考
胡坚/李宇涛
——谨以此文热烈祝贺第六届中国民俗钱币大会
暨中国民俗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庆胜利召开!
真武信仰与财神、关公等民间信仰一样,在中国各地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专家学者均对其做过详细的考证。根据专家的考证,笔者对真武的渊源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压胜钱币中的真武题材进行重点介绍。
真武信仰回顾
真武古称玄武,是道教尊奉的重要神祇之一。真武的民间称谓众多,诸如北帝、玄帝、荡魔天尊、治世福神、真武大帝、玄天上帝、元天上帝等,有关真武来历变迁的说法颇多,各地的真武庙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真武来源说。为大多数人所公认的是星宿说和动物图腾说。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以天空中最显著的星象为目标,分为二十八个不等的区域,称为二十八宿,根据它们的出没定四时,从战国中期以后,又把二十八星宿分为四组,分别以四灵(四象)来命名,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可见玄武的起源与星宿有关。
玄武之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如《楚辞.远游》中就有“召玄武而奔属”的记载。到了汉代,有关玄武的记述就更多了。如《淮南子.天文》:“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为玄武”;《史记.天宫书》:“北宫玄武,虚、危”。
就玄武二字的历代解释来看,玄武又与中国古代的动物崇拜、图腾崇拜有关。《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唐孔颍达疏曰:“玄武,龟也”。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引说者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顾曰玄;身有麟甲,顾曰武”。
汉魏六朝是玄武地位上升的阶段,六朝道经《天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已将玄武视为将军,其形象为“冠黑帻,着皂衣,身长二十五丈,手持钟鼓,兵士四十万人,羽服赫然”。这些把玄武尊为将军的称呼,已出现了将玄武人格化的端倪了。
展开全文
西汉青铜玄武砚滴 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 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唐五代承袭了汉魏六朝以来玄武崇拜的传统,利用玄武来正四时,定方向,辟邪护卫。宫廷也以四灵名其门阙,唐长安宫城有两处北门都称为玄武门。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等唐代帝王崇奉玄武的故事也开始出现,民间有关玄武灵应的故事也开始流传,如段成式《续酉阳杂俎》、于逖《灵应录》和《真武启圣记》叙述了几个唐代灵应故事。
随着唐五代以来玄武崇拜的兴盛,唐末五代民间玄武信仰已从阴宅墓室之镇守护卫,开始发展到阳宅安居辟邪奠祭的神袛信仰,奉祀玄武的专祠也开始出现。在唐代玄武像也进入了艺术领域。《道法会元》卷122 说唐吴道子画有真武像。
宋朝自立国之初起,就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严重军事威胁,宋朝诸帝和民间都希望找到一个威武勇猛的北方保护神,而玄武的神性正合所需。真武在宋初变成道教“四圣之一”,北极四圣亦称“北极四圣真君”,包括天蓬元帅、天猷元帅、真武将军以及黑煞将军。《紫微玄都雷霆玉经》曰:“北极紫微大帝统御三界,掌握五雷,天蓬君、天猷君、翊圣君、玄武君分司领治”可知,北极四圣为北极紫微大帝手下的四位大将。
北宋青白釉玄武 江西省博物馆 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从唐末宋初的玄武本传经典来看,玄武已是地位尊贵、披发跣足、足踏龟蛇、持符佩印、敕镇北方、驱电驭风、伏魔降妖、擁兵五千万的大将军了,并变为太上老君的第八十二化身,位列道教的尊神之列。随着民间对真武崇拜的日益普及与高涨,真武将军后来又升格为真武大帝,成为与紫微大帝同格的大神。
明代铜鎏金真武 武当博物馆 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玄武在宋真宗时,为避宋室圣祖赵玄朗之讳而改名为真武。并一直为后代所沿用。由于宋代皇室崇信真武,上行下效,真武在宋代民间的影响也非常大,各种灵应故事应运而生。如《玄天上帝启圣录》中就记录了一百多条真武灵应故事,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了十多条。此类故事深受老百姓喜爱,流传甚广,客观上也起到了扩大真武影响的作用。
元明时期真武崇信超过宋代,真武神的庙祀更加普遍,至明成祖朱棣真武崇拜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一时期各级衙门都建有真武庙,现存较著名的真武庙大都建于这一期间,如湖北武当山宫观,广东佛山祖庙等。
明 真武彩绘泥塑(山西清虚观造像) 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清代是真武崇拜由宋元明三代的节节上升转向衰落的分水岭。由于清皇室信奉的是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奉黄教为国教,对明代盛极一时的真武崇拜采取保护和限制相结合的政策,真武崇拜当然不可和前朝同日而语,但因真武又是司命之神和福神,也能够满足清帝长生祈福之需,再则真武崇拜深厚的群众基础也使清室注意到了利用其安抚民心的价值,顾清诸帝都把真武列为信仰神之一。
真武形象的演变
从目前所见的考古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玄武为汉代龟蛇缠绕的玄武纹(图1-4),这种龟蛇合体的玄武图像一直延续至今。
图片1 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图片2
图3 河南邓县出土南北朝时期玄武彩绘砖 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图4
宋代是玄武走向人格化的时期,出现了人格化的真武像。
宋初成书的道经《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把玄武描绘为“建皂纛玄旗, 被发跣足, 摄踏龟蛇”的形象,至后朝基本沿用。(图5、6)
图片5
图片6-1
图片6-2
压胜钱币中的真武
从内容上看压胜钱币上关于真武的描述不亚于任何古代器物,从早期的龟蛇纹到后期的人物题材,有过之而无不及。五代以前主要以四灵形式表现(图7-15),宋以降主要以真武降魔(图15-38)及龟、蛇、七星、剑混配为主(图39-46)。
钱币中四灵通常有固定的位置:以穿口为中心,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汉代铜镜铭文有“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顺阴阳”之句。
压胜钱起源于汉代,汉代压胜钱中四灵题材非常少见,通常为钱文配吉语、规矩纹、星相纹,配四灵的目前只见过五铢和货泉。(图7、8)
图7 直径26毫米(宋捷先生藏品)
汉代铸,青铜,菱花穿,面文“五铢”;背四灵穿口和四隅分布乳丁
图8直径25毫米(胡坚先生藏品)
汉代铸,青铜,面文“货泉”穿上双鸟,穿下单龙;背四灵。
魏晋南北朝时期四灵压胜钱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个共同特点是钱币图案中两面都有四出连珠纹,连珠纹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流行的花纹,公元五世纪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并成为各种器物的主要纹样。这期间有一类面文“永安五男”背面配四灵的系列(图10-12),版式非常多,一直延续到明代都有仿制。
图9直径35毫米(胡坚先生藏品)
魏晋时期铸,青铜,面“大富贵宜田宅”每个字旁配乳丁纹;背四灵。
图10直径57毫米(李宇涛先生藏品)
北魏时期铸,青铜鎏金。面文“永安五男”日月纹,四隅有阴刻文字“大富贵、多男女、受(寿)命长、永远为”。背面四灵。
图11直径59毫米(柯元惠先生藏品)
北魏时期铸,青铜,面文“永安五男”,日月纹,四隅分布高浮雕五男二女;背面四灵。
图12 直径53毫米(周玺先生藏品)
北魏时期铸,青铜,面文“永安五男”配饰日、月、星、符;背面四灵。
图13直径56毫米(王玲女士藏品)
北魏时期铸,青铜,四灵合背,出现了龟蛇和人神合体的玄武图案。
图14 直径35毫米(李宇涛先生藏品)
北魏时期铸,青铜,四灵合背。
图15 直径35毫米 (胡坚先生藏品)
北魏时期铸,青铜,面四灵;背双凤图案。
唐五代时期四灵题材钱币相比前朝简洁一些,与北魏的明显区别是没有了连珠纹。(图16-19)
图16直径36毫米 (胡坚先生藏品)
唐代铸,青铜,面四灵,背瑞雀(唐代钱币特征)。
图17 直径26毫米(胡坚先生藏品)
五代时期铸,青铜,浮雕四灵光背。(五代时期代表性品种)
图18直径37毫米(胡坚先生藏品)
五代时期(或辽代)铸,青铜,面“天下无事”;背高浮雕四灵,画面粗放拙朴。
图19 直径34毫米(胡坚先生藏品)
五代时期(或宋代)铸,青铜,面四灵,光背。
辽宋开始钱币中出现了人神化的真武,通常形象为“披发、仗剑、踏龟蛇,从者执旗”。
辽钱粗旷豪气,高浮雕为主(图20、21);宋钱铸造技术精湛,人物刻画细腻(图22-28),辽宋真武钱币给人感觉一武一文,遥相辉映。压胜钱也进入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
图20 直径82毫米 (郭宜岭先生藏品)
辽金时期铸 青铜,面外圈后天八卦图,内圈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背高浮雕“四圣”左下为真武,左上为天猷,右下为黑煞,右上为天蓬。画面极其震撼,为高浮雕钱币中精品。“四圣”中的真武将军是真武被封为大帝的前身,成说于宋初期。明代山西宝宁寺水路图中的四圣图(图A)是目前保存最好的四圣实物资料,与此钱币的图案相似。
图21直径50毫米 (胡坚先生藏品)
辽代铸,青铜,面上下道教符咒,左右篆书“长寿”;背高浮雕上北斗七星,下龟蛇合体,右真武执剑,左侍从。
图22直径52毫米 (胡坚先生藏品)
宋代铸,青铜,面右真武披发持剑端坐,左一侍从手持符咒,身后飘带飞扬,上饰北斗七星,穿下龟蛇合体玄武。背左本命星官身后仙鹤,右一侍从手捧仙龟。寓意龟鹤齐寿。
图23直径59毫米 (刘向东先生藏品)
宋代铸,青铜,面真武着道服,手持宝剑身前龟蛇合体玄武,右侍从手持真武旗,上有七星。背左本命星官手持如意,右侍从,上鹤下龟,寓意龟鹤齐寿。
宋代真武降魔配咒语和符文是这一时期主要品种,版式很多,尺寸普遍较大,一般都过60毫米,常用咒语为:“太上咒曰,天圆地方,六律九章,符神到处,万鬼灭亡,急急如律令”后缀略有差别。(图24-27)
图24系列 直径79毫米(均为李宇涛先生藏品)
宋代铸,青铜,面为真武降魔图,真武跣足踏龟蛇立于滔滔水浪中,右手仗剑、左手按住右臂(这是真武的典型形象),发指眦裂,雄壮威严,右面被降伏的小鬼胆战心惊跪拜于云中,画面艺术性极高,背为符文和咒语,咒语为:太上咒曰,此符神从官三十五人,天圆地方,六律九章,符神到处,万鬼灭亡,急急如律令,家藏珮戴,日诵七遍。文字中明确注明了这种花钱的用途是家藏佩戴,而且要求拥有者日诵七遍咒语。由此也可推断出此类神怪花钱的用途可以是放在家里收藏供奉,也可以随身佩戴,以求真武护佑。铸造工艺精湛,堪称北宋时期顶级的青铜平雕艺术品。由于宋代真武灵应故事流传甚多,是否有对应的故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广东佛山博物馆收藏的《真武灵应图册》中有相似的真武灵应图(图B)
宋代大型本命星官背真武,天猷双圣钱,珍稀品,已故收藏家木鱼先生旧藏
图25直径79毫米(李宇涛先生藏品)
宋代铸,青铜,面右为真武披发仗剑于龟蛇合体玄武之上,穿上为符咒,左为俩侍卫;背为“咒语”。咒文由方框围合。
图26直径60毫米(李宇涛先生藏品)
宋代铸,青铜,面右为真武披发仗剑于龟蛇合体玄武之上,穿左上为符咒,左下为俩侍卫;背为“咒语”。
图27-1 宋铸,青铜,可惜未能掌握藏家资讯,抱歉。
面右真武持剑巡天,上有祥云,左侍从怀抱符卷;背右为符箓,左为“咒语”和符箓。直径58毫米
图27-2 雷星岩先生藏品
图28直径57毫米 (李宇涛先生藏品)
宋代铸,青铜,面右真武披发仗剑于龟蛇合体玄武之上,左为俩侍从和符咒。背内圈十二地支,外圈十二生肖。
金代压胜钱承接辽宋,女真入主中原,崇尚中原传统文化,钱币铸造即掌握了北宋的铸造技术,又结合了辽的粗犷豪气,使金代压胜钱大气精整,设计风格偏好阔缘、决穿(图29-36)。
图29直径59毫米 (陆昕先生藏品)
金代铸,青铜,面铭文真武,左真武披发跣足持剑,右为俩侍卫,下为龟蛇合体,上为北斗七星;背右为头戴三山帽的二郎,身后侍从,左为持骨朵侍从,下为俩水怪下棋,外圈似金刚杵纹饰。
图30直径70毫米 (李宇涛先生藏品)
金代铸,青铜,面左真武披发跣足持剑,右为龟蛇合体玄武,上饰北斗七星;背内圈八卦图形,外圈十二生肖。
图31直径70毫米 (李宇涛先生藏品)
金代铸,青铜,面左真武披发跣足持剑,右为龟蛇合体玄武,饰北斗七星;背内圈十二地支,中圈回形纹,外圈十二生肖。
图32直径72毫米 (李宇涛先生藏品)
金代铸,青铜,面上南斗六星,左右道教虎头符箓;背右真武披甲仗剑,后有武弁摇旗助威,左为二将作听令状,上北斗七星,下龟蛇合体。
图33 直径52 (胡坚先生藏品)
金代铸,青铜,面为道教虎头符箓;背右真武披甲仗剑,后有武弁摇旗助威,左为一将作听令状,上北斗七星,下龟蛇合体。
图34直径58毫米 (李宇涛先生藏品)
金代铸,青铜,面有铭文“福神”右为真武披发铠甲仗剑跣足,左为麾下武士,上饰北斗七星,下为龟蛇合体;背为二郎降水怪内容。
图35直径45毫米 (胡坚先生藏品)
金代铸,青铜,面上下道教符咒,左右篆书“长寿”;背上北斗七星,下龟蛇合体,左真武执剑,右侍卫。
图36直径73毫米(周玺先生藏品)
金代铸,青铜,面穿上文“本命星官”穿左香炉,穿右星官主尊端坐,穿下生肖牛。
背面右真武披发戎装持剑端坐,身后武弁摇旗助威,左二将作听令状,身后飘带飞扬,上饰北斗七星,铭文“王立造”穿下龟蛇合体玄武。制作精美。
宋金时期真武钱币配香花供养有很多版式,一方面反映出皇室崇信真武,也说明在这时期人们对真武的虔诚供养(图37、38)
图37 直径55毫米(周玺先生藏品)
宋金时期,青铜,面文“香花供养”;背真武骑马持剑,前一侍从牵马,后一侍从扛旗,一文官徒步跟随;上饰北斗七星,下龟蛇合体。
图38直径54毫米(胡坚先生藏品)
宋金时期铸,青铜,面文“香花供养”,背上祥云托日,左为真武持剑,脚下龟蛇合体,右为二郎,身后有哮天犬。
宋金时期真武钱币还常见一种简约的表现形式,即用龟、蛇、剑、七星混配的方式,这类钱币通常多配钱文、生肖、吉语。如“大泉五十”、“五行大布”、“永通万国”等,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清代及日本绘钱。如图(39-46)
图39直径59毫米(李宇涛先生藏品)
宋代铸,青铜,面文“五男二女”,两侧祥云,穿下饰北斗七星、龟蛇合体玄武上插辟邪剑。背婴戏图案。寓意玄武保佑儿童平安之意。
图40直径50毫米(黄瑾女士藏品)
金代铸,青铜,面文“本命星官”穿下香炉,穿右星官主尊端坐,穿左生肖羊;背图穿上双剑交叉,穿下龟蛇合体玄武。
图41直径53毫米 (李宇涛先生藏品)
金代铸,青铜,面上下道教符咒,左右篆书“长寿”;背龟蛇合体配七星。
图42直径24毫米 (胡坚先生藏品)
宋金时期铸,青铜葵型菱花穿,面文“长命德富贵”;背龟蛇合体配七星。
图43直径26毫米 (李宇涛先生藏品)
宋元时期铸,青铜,面文“永通万国”;背龟、蛇、剑、七星混配。
图44直径34毫米 (李宇涛先生藏品)
宋元时期铸,青铜,面双剑、七星、龟、蛇混配;背十二生肖。
图45直径24毫米 (李宇涛先生藏品)
元明时期铸,青铜,面文“大泉五十”;背龟、蛇、剑、七星混配。
图46 直径53毫米(郭键先生藏品)
明清时期铸,黄铜,面文“驱邪辟恶”;背龟、蛇、七星、剑混配。这种明清包括日本都有铸造,文字和内容完全相同。
元代压胜钱主要以庙宇供养钱为主,多见17毫米左右的小型吉语供养钱。(图47)为庙宇供养挂牌。
图47高宽50*25毫米(刘源先生藏品)
元代铸,青铜莲花挂牌,面真武立于龟蛇合体玄武之上,头顶三星;背符文。
明清时期真武造像广为流行,多有精品传世(图D),压胜钱币却很少有创新,多用前朝钱币翻铸,一些尺寸略小,版模略差的通常为明代铸造。清代江苏铸真武八卦太上咒符(图48)和浙江铸大吉羊四灵(图49)是较常见品种,另外广东潮汕地区铸有元天上帝系列压胜钱(图50-52)。
图48直径46毫米(汪氵羊先生藏品)
清代铸,黄铜,面上八卦太极图,左为符箓,右为真武执剑足踏龟蛇行于水上;背为咒语配符。
图49 直径36毫米(李宇涛先生藏品)
清代铸,黄铜,面文“大吉羊”;背四灵。这一时期的四灵已经不太注重章法,排序混乱,形似神非。
图50直径48毫米 (李宇涛先生藏品)
清代广东铸,黄铜,面文“玄天上帝元山祖庙”,“玄天上帝”即真武,元山祖庙位于今广东陆丰碣石玄武山,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图C),清康熙年间,为避帝讳,改“玄”作“元”。外圈二龙戏珠,下海水纹;背内圈先天八卦,外圈八仙。
图51直径40毫米(吴志博先生藏品)
清代广东铸,黄铜,面“元天上帝”又称“北极真武玄天上帝”,背外圈先天八卦图,内圈配八卦文字。
图52直径31毫米(吴志博先生藏品)
清代广东铸,黄铜,面“元天上帝”,背先天八卦图。
作为有益的资料参照,日本有同类结构、同类要素的真武钱币存世,但是在材料应用、风格特征、审美偏好、局部细节方面还是有明显的区别。
日本五行大布背玄武七星宝剑,27.39*27.83,厚2.14-2.39mm
日本五行大布背玄武七星宝剑,26.41*26.45,厚2.17-2.35mm
以上五枚日本真武钱资料来源:华夏古泉网
玄武镶宝石花卉图形背太上咒双挂钱,李钢先生藏品
直径55mm,或为高丽花钱,作为资料参照特附。
纵观真武题材的压胜钱,从汉至清贯穿整个压胜钱币史。这在压胜钱中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与之结合的内容从钱文、图案、生肖、吉语、星官、婴戏、符咒到其他诸神几乎涵盖所有题材。真武题材在压胜钱中的精品也是最多的,近年来屡创压胜钱拍卖成交纪录。包括日本绘钱也有大量真武题材,这一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之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真武压胜钱的多样性。应该说就真武题材压胜钱的丰富性而言,每个时期、每个系列都可以独立成文。
总之真武题材在压胜钱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由于笔者泉识及资料的有限,本文难免挂一漏万,提法也可能有失偏颇,还有望方家斧正!
注:
1,图片介绍面为左图,背为右图。
2,文中有些钱币的年代因为其他书籍有不同的观点,为了避免主观以辽金时期、宋金时期、元明时期等表述,还望理解。
3,对钱币的解释仅代表个人观点。
4,参考文献:肖海明:《真武图像研究》文物出版社 2006年
胡坚 李宇涛
2017年9月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发布,
未标注乐艺会艺术图库者,均为作者提供
发布于 2022-09-22 08:28: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