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30日拼图资本组织的线上分享活动中, 广东笑翠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正东先生对学前领域的教育信息化进行了非常系统的梳理。这些梳理从多个维度来讲都是有益的,引发多角度的思考:教育理论如何在技术创新背景下持续更新?技术如何与教学内容更好地结合?教育信息化在学前领域最适合的切入点是什么?(游戏化教学)技术在场景化教育的应用等等。而这些内容对于教育资本在该领域的投资也很有指导意义。
以下是分享的要点实录,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收听实录。
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相关话题,以及市场上的一些最新的动态变化。
今天晚上的话题,主要分三个部分
第一个板块:知名园长眼中教育信息化
先从知名园长眼中教育信息化是什么,给大家列析几个画面场景,让大家明白,在园长眼里教育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
第二个板块:教育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应用
教育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有什么样的具体要求,在学前领域里如何能够去贯彻,能够去实现。
第三个板块:在未来,学前教育信息化如何发展?
我们从业人员,或者说我们新的管理人员如何去应对。
第一个板块:知名园长眼中教育信息化
首先给大家发四张图片,这四张图片就是目前知名的园长眼中,教育信息化在幼儿园里的应用,这四张图片分别代表的场景,也就是现在教育信息化在幼儿园市场里常见的几类。
第一个场景,信息化在我们日常幼儿园中最常见的打卡。
第二个场景,有家园互动交流沟通功能。
展开全文
第三个场景,有财务、行政管理功能。
第四个场景,也是最近最热门的话题,监控。
给大家发一小段文字,而这一段文字就是对教育信息化它落地在幼儿园之中,园长们的理解。
大家看完刚才这四个场景,再看园长眼中的教育信息化,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最近的红黄蓝事件,还有上海携程托幼中心的视频监控问题,没有成为园长眼中的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反过来讲,视频监控一定不是教育信息化,我们马上再看一下,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的一些明确的明文规定,也是明确希望所有的学校、老师能够运用到的成果,我们看教育部的专业的描述。
细心的同学可以仔细对比一下名园长眼中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部要求的教育信息化中间的差别。
名园长眼中的教育信息化列举的4个场景,实际上忽略掉了教学信息化,而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明确要求、明确指导意见是教学应用,这个里边的差别非常有意思。企业做教育信息化产品,热火朝天,但是学校或者是幼儿园依然是我行我素,完全两张皮,这是为什么?
刚才主持人已经讲了,学前教育有它的一些特点,老师的需求,以及孩子的生理、心理生长状况和信息化的一个结合。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特别重点要去讲述的,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创新?
大家看到的这张图,教育信息化在幼儿园的应用情况实质上是遇到了很多的瓶颈,无论从环境、平台、资源、教练组织到终端。曾经参加过省级示范幼儿园园长们的内部座谈会,讨论幼儿园产品或者幼儿园教学产品的科技含量水平低?最后汇总起来,师范大学学前系的系主任得出个人的结论:幼儿教师通常是文科的背景,有的16岁上学,毕业直接工作;有的上大学,基本也是文科背景,幼儿教师们对科技、科学是有天生的不敏感性;另外很多的厂商提供的科技性产品与日常教学距离太遥远,不能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给不出教学场景需要的材料包、工具包、指导意见、操作手册等等一系列,技术公司未能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或者是能够理解的形态来去表达,因此园方往往把科技含量视为太难操作或者是退避三舍。
第二个板块:教育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应用
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在如何发展科技以及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要找到恰如其分的场景、恰如其分的结合点,最终我们落脚从课程游戏化切入。目前幼儿园教室的整个教育装备的覆盖率在16%。可以用另外一个数据告诉大家教育信息化在幼儿园的缺失或者是信息化基础还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园的教室,几乎没有网络环境。
既然教室里信息化设备的环境不具备,那又怎么去开展课程信息化而且还去引领学前教育的模式创新呢?大家请看这张图
从课程信息化引领教学模式创新,落脚的关键节点就是课程游戏化,如何游戏化,就可以衍生出用三个创新的方式来应用这个游戏化。
3个创新方式
把课堂里的内容还原回真实的场景里,是怎么做到?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很多幼儿园它是有多媒体的设施,放音频、图片或者是视频,这些素材固定不变,已经是做好的平面内容。
现在用高新科技,用AR,用情境体验,还原出情景。今天课堂讲的主题内容或者是素材,把它还原回这个素材发生的真实场景里,增强幼儿认知的沉浸互动感。
刚才有朋友提到教室没有网络是园长不希望老师上课时间用手机,这也算是一个理由,在中小学实际上也一样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但最终该上课用网络,还是可以用网络,管理教师的手机应用是有各种管理方法,其中上课在使用过程之中,该合理使用手机,还是要可以用的。
创新点1:课堂内容还原回到真实场景里
关键节点要设计有3D的场景,有3D的增强现实,甚至有体感互动,就会产生了一系列的技术方面要求与场景配对:课堂内容要求的3D效果、场景究竟是什么级别?因为从技术层面有高清级、有面数标准,有很多的指标系数。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幼儿版3D素材的,除了动画片之外,教学应用的课程软件,只看到两家,没有看到第三家,3D的投入成本比较高。
更为重要的是课堂内容需求下的增强现实效果,也就是现在耳熟能详的AR效果,课堂内容AR与目前的主流AR技术有出入。目前主流技术AR主要应用在手机屏幕,小屏版,屏幕非常小,不适合,也无法在课堂领域里去应用。课堂里最明显的是有投影,或者是一体机,它属于大屏幕。课堂内容要求的AR是要在大屏幕下的AR,在技术开发或者是在AR增强效果方面,是有另外的一个开发逻辑。
课堂内容涉及到交互,如何使用是一个大学问,交互的水平是单人交互、双人交互、多人交互、群组交互?内容和技术的匹配,中间的融合、磨合,一般的技术公司所想象不到的困难。
现在的儿童评价,说白了就是凭老师自己的观察、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感性中加一些理性的判断,距离真正的大数据或者是客观事实的积累下的一个统计分析,还距离比较远。
既然说到了儿童评价,就一定离不开教师,教师怎么去培养、怎么培训,是一个非常非常核心的问题。现在要给大家看一下,我们如何让教师培训产生一种新的方式,也就是有技术的条件支持下,传达一个信息,教师培训实际是可以换一种方式的,换一种是让老师们也是融入其中、玩乐其中的一种培训方式,不是说只有主讲老师在上面讲,下面的老师去听,你讲我听,不是,是完全可以采用一种体验式的、参与式的培训方式。
带有专业3D效果的这样的系统软件,其中有一个模块,为教师开放,自己的园本课程或者是园本素材,习惯使用的或者有自己认知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等材料,又可以导入、自由来管控、嵌入到该系统里面,因此就变成系统能成为老师自己所用。
创新点2:教室场景与屏幕互动结合
创新可以落在教室场景里,教室场景和屏幕去互动结合。这个屏幕指的既是一体机设备,也是投影,其实背后就是有台电脑,哪怕加一台电视机都可以,核心落在电脑里面的互动程序。
这里描述教室场景,想提醒大家,课程信息化不等于纯粹的软件,也不等于纯粹的线上或者是屏幕里的内容。日常性应用的课程信息化,尤其在学前领域,是有游戏化做支撑,所见、所看、所摸,甚至是所处环境,都可以发生与屏幕的互动:
1、墙面作品与手机AR互动
在这个环境、在这个场景下,老师的手机是可以和墙面的作品发生交互的,反而能带来出其不意的更好的效果,因此上课用不用手机,实际是看场景、看需要。
2、桌面材料与大屏里面的3D动漫互动
指的桌面提供的实体的操作材料和3D的动漫是同步的
一位家长,他应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带了一些积木,上了一堂大象的积木活动课。大象是来自哪里,长的是什么样,有小朋友见过,也有没见过,把积木的材料和大象的3D模型摆在一起,让孩子们能有直接的感受感知,材料和屏幕在做互动。
1、地面作品与智能小车互动
这个更有意思,小朋友们拿积木材料做了作品,作品本身是不能动的。作品与屏幕互动是屏幕里边的3D场景和作品图像来做交互。
孩子们把积木作品再和一个小玩具车结合,玩具车带有动力系统,直接承载这个积木作品。他把积木嵌入在该小车的凹凸处,玩具小车其实相当于智能机器人、机器人车,它带有动力系统,带有传感器,可以识别地面铺设黑胶条。黑胶条由孩子铺设在地面,是各式各样的形状。这一台小车搭载的积木作品,就是在沿着黑胶条,自动识别,自动前进、转弯,可以在地面行走。
刚才提到的课堂内容、教室场景的变化,都依然是落在校内教育,校外教育也就是家庭教育,实质上是可以和校内的这些学前信息化带来的新模式相联通起来的。
创新点3:家庭手工坊
以刚才的教室为例,教室里有墙面互动、地面互动、桌面互动等等,把这间教室微缩,从50平米的教室微缩成三平米、两平米,就可以成为家庭的一个手工坊,家庭的阳台或者是书房,就布置出来一个专业化的手工坊。
大家看到教室新型的布设,以及分区、分功能玩的效果,和传统的手工活动课形成截然不同的效果,达到了既有传统材料,又有科技的互动。
大家看到家庭手工坊,就是把学校的专业化的功能教室微缩,微缩成三个平方。日常活动可以由小朋友自主,还可以邀请同学,还可以记录成长分析。
记录成长数据分析
回应刚才我们那位同学提出的儿童评价。当儿童评价是基于真实场景下的数据采集,长时间甚至是有横向对比这个数据,就有真正的价值,而且是从单人到教室到全员,甚至到全市、全省、全国,这个数据汇总起来之后,又能统计分析,抽出其中的一些关键数据,可以指导玩具厂商、出版厂商、甚至是服装厂商。
记录成长数据分析,这一点,我想多描述一下:
有同学刚才提到了这个问题,同时,也是我回应视频监控一定不是教育信息化这个问题。记录成长,有数据显示,以照片为案例,3到8岁的儿童,每年是消费1500到2000张,平均我们算一下,每天在三张到四张之间。虽然3到8岁儿童,家长们每年能拍1500到2000张照片,但是这些照片基本是在教室之外的,教室内没有太多即时性的带有情感记录的这一些照片被记录下来。
这个时候,特别想提醒大家,360的老周提出了要捐摄像头,要求幼儿园全线开放监控视频。实际这个命题不成立,老周捐献摄像头想抓拍视频,实时观看的效果为什么不成立?很简单,这种业务实质上我们三年前就和运营商合作,已经见到过各地推广过类似业务,推广到后期不了了之,没有人看,要注意,是没有人看。家长们看一些信息,视频是没有任何的情节,像瀑布一样,从高往低,随着时间流逝过去。如果不是做监控去回访某些具体的事件,这个信息、视频信息是无用的,对家长来讲是无聊的。
家长更需要,想看带有情感记录信息的图片,或者是小视频。而这样的情感记录信息的图片视频,不可能时时刻刻发生,老师也不知道什么时间会有。但是换一个场景,给大家代入一下,大家就可以理解这种场景可以做到时时有,就是舞台表演。
我们一定知道舞台表演是要表演精彩的画面或者是节目,把它录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孩子的记录、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老师的一些教育成果,都有记录意义。
从记录的角度,再倒推这张图片或者这个小视频怎么去记录?实际上,是与场景密不可分。孩子在幼儿园哪一个场景下,比如说,美术功能室或者音乐功能室,或者是户外运动。不管是哪一个场景,如果能有图片,能跟进记录到某个时间点、某个范围内、某些活动等等等等,这一系列的数据下的图片、视频,它就可以产生一些新的有价值的数据。
这位朋友说到家长会在线看视频,马上给你看一段视频,让你看看,我不是给家长看孩子在幼儿园里吃吃喝喝的这些视频,给你换一个角度,看看孩子在幼儿园,如何去参与一些活动,如何与老师亲密交流的小视频。这是在孩子不知不觉之下拍下来的,是通过我给教师配备了谷歌眼镜。大家看一下这个小视频,第22秒,就是老师用视频来抓拍,大家看一下这样的效果。
记录情感的小视频
因为我们知道,该老师与孩子上手工剪纸活动课,孩子非常开心,非常趣味,我们知道它的趣味性是带有情感的,因此老师只要上这个课,孩子表现什么我不知道,但我一定知道孩子是非常开心、非常快乐,因此我记录的是快乐的场景。所以,请老师带上谷歌眼镜之后,她是第一视角拍摄。假如老师是拿着手机,或者是拿着摄像机去拍,我们也观察过,孩子会躲镜头,她会恐慌,这是什么武器对着我,这是要拿、要给我做什么事儿?孩子是有很强烈的反抗性。
视频监控达不到家长期望值
有朋友说到家长在线可以看幼儿园内孩子的课堂活动和参与活动的情景。事实上,视频监控全部放在房间的高角位、对角线的位置,拍出来的视线视角达不到家长期望的类似看电视转播的视觉效果。
正是因为我们对数据采集或信息记录,理解记录背后是情感,所以抓拍图片和视频,通常是站在情感记录的角度,把这种记录和老师是形成一个完整的融合体。以老师的视角,把相关的图片视频场景拍摄下来,这对设备有较高的要求。
现在政法部门、警察执勤都带有行政执法记录仪。在执法的时候,点开,能够记录当时的场景,双方真实的信息全部融合在里面。幼儿园课堂视频监控,采集的部分视频、信息或者是部分素材还有角度,做不到第一视角完全完整的场景采集,甚至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在某些教师、家长眼里,有些行为没问题,在另外一个家长眼里可能这个行为就有问题,就会引发很多不必要的争拗。
我也给360的一些小同伴们表达过,请他们传话给老周,如果要想真心的解决幼儿园层出不穷事件,最好的方法,360出资做一个教师培训基金,这是最好的方法,远比被别人质疑趁火打劫,把视频摄像头送到教室里,再抓取一些,该取还是不该取的内容?总是达不到他出发点,不如直接设立教师培训基金。
家长需要主动管理儿童应用手机
我们提到了很多的课程场景、教室场景、家庭场景的一些新型的应用,及带来一些方式的变化。最主要的方式变化是核心中间的核心,传统原材料、手工材料、玩具,不和信息化相矛盾,反而是信息化的道具、配角或者是我们的好助演。
在今天这个场所,我还真是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一个现象,因为有一些家长也跟我交流过,他是讲我坚决不让孩子有任何使用电视啊、手机啊、平板的机会。我判断这样的做法,他可能是受到很多的一些影响,但也是有一些偏激。我们实际上应该客观的评价,每一样产品有它的长处,有它的短处。
我特别欣赏广州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张海波老师,他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论,现在的孩子生活都是00后,生活在苹果手机时代,家长不可能断绝他和苹果手机或者是智能设备的联系,作为家长,只能你去适应这样的变化,去做主动管理。
主动管理一点就通,其实很简单,家长自己能够把相关孩子想玩的或者想用的设施、设备、软件内容,自己能够先筛选过关,能够了解、知晓它的来源去脉,同时又能够把刚才提到的传统的玩教具、传统的场景、传统的手工、传统的户外游乐相结合,达到互相取长补短。为什么家庭有三平方的小制作坊?实际上就是把手工活动,能够移植回家庭,能够把孩子从平板、手机过度依赖性中摆脱出来。
第三个板块:未来,课程信息化实现人工智能
未来的学前教育信息化,不可避免是人工智能要参与。这个参与,照片案例提到了图片的信息有多少张,在多少张之中,能提炼出更多的代表行为的一些活动,一些隐形含量的信息。课程信息化发展,可以直接创建行为数据。
AI课程场景实现创建幼儿各种行为的大数据,《气飞了的河豚》音乐绘本,1本印刷品,配有演唱、欣赏、律动、演奏,有相关的故事主题。开发应用了人工智能的体感AR情景剧,画面上有形象的鼓、手鼓,小孩拍鼓击乐,伴随场景有节奏的演唱、律动、演奏,甚至角色扮演。在这样的场景之下产生了相对应的行为,实际上是AI课程直接创建出行为数据。
安全教育,如何在马路上行进甚至是玩耍,是可取还是不可取?通常,家长只能是口头描述或者是在某些实际场景中,你不可能让孩子真实的去闯红灯,或者是走一些危险的路,碰到一些危险的情况,你让他去尝试,这是做不到的。在场景里,是可以去提供这样的场景来去模拟,在这种场景之下孩子的行为是什么样是正确的,什么样是不足的,我们可以得到精准数据分析。
课程信息化为什么能够改变我们现在的学前教育模式?甚至是改变家庭教育的一些方式?
课程信息化已经从内容走上了服务,已经从教育出版向教育服务转变,通过数字化的一些产品或者一些方式,服务于数字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提供了一个课程,而是提供了有课程指引下的活动场景,能够记录、分析、比对幼儿在场景下的数据,直接可比对国家最权威的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里面的阶段目标、教育建议,形成幼儿的成长图谱。
课程信息化如何引领学前教育模式创新呢?在游戏化上去做文章,课程游戏化。关键节点落在课程游戏化,如何游戏化?一堂课信息化的比例5%-10%是比较合适的比例。
在三个角度创新。
第一个创新是课堂内容回到真实场景里,增强幼儿认知的一些沉浸互动感。
第二个创新是教室场景与屏幕互动结合,能够产生游戏化的道具场景特效、助演模式效果等等,把传统的玩具、材料以及课堂墙面、地面,桌面互动、与科技相融合。
第三个创新是把家庭书房或阳台创新,把幼儿园教室微缩,微缩成家庭手工坊,增强幼儿的自主创作。
——————————————————
作者简介:
发布于 2023-05-14 15:33: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