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是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的有力保障,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因地制宜创新集体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好、经营好、发展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组织基础。
集体经济要发展,“建设”是前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想有效运行,真正服务于民,必须建设好集体经济组织。一是要健全集体经济组织体系。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契机,重新清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重新界定集体经济成员身份,成立集体经济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对集体资产进行股权量化,完成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农村部门登记赋码工作,充分赋予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村两委的职责边界,完善“三会”制度,严格按照组织章程规定的程序开展民主议事、项目建设管理等,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有效进行经济活动的权利,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明确股权划分。结合集体经济产业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针对群众及各方参与主体所投入的资金、土地、设施、人才、信息等经营要素,合理制定本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权占比和收益分配方案,并严格执行收益分配制度。三是加强规划建设引领。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发展项目,制定适合本集体经济实际情况、符合村情民意、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规划。
集体经济要增收,“经营”是保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想充分发挥效益,真正促农增收,必须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一是要选优配强经营管理团队。坚持“内培+外引”模式,一方面通过各项人才培养工程,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和成员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建设团队、经营团队和销售团队;另一方面,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引入职业经理人和专业团队专门负责集体经济产业经营,采取集体资产决策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方式,充分赋予职业经理人和专业经营团队经营权,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职业经理人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从而实现村集体经济产业效益最大化,推动助农增收。二是创新经营方式。村集体在业主引进时,严格审核业主的经营规模、资产负债、社会信用等,择优选择业主和项目。通过资金、资产、资源等生产要素入股联营,采取“保底分红+收益分红”的收益分配模式,增加集体经济收益。针对业主撤资跑路风险,可与业主约定,在规定期限内不支付村集体相关收益,则相关资产归村集体所有,从而消除投资难以收回的风险。
集体经济要持续,“发展”是关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想可持续,不断做大做强,必须不断做好发展规划。一是强化党建对集体经济组织的引领作用。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把党组织建到产业上,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设到哪里”,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坚强战斗堡垒。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组织振兴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选优配强集体经济理事会和监事会,把文化高、思维活、精力旺、责任强、热情高的人才引进集体经济发展中,提升班子成员整体战斗力。创新考核激励方式,对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成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管理成员相应的惩戒,从而激励成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从而为成员担当作为“撑腰鼓劲”,确保有思想、有能力的成员敢干事。二是要创新发展方式。结合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际和各集体经济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资产和资本的数量与质量,运用改革的办法,探索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激活各类资源要素活力的新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文旅融合产业,从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提高产业持续盈利能力。探索“村村联建,抱团发展”模式,整合优势资源、聚集优势力量,打造规模化产业,形成品牌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动能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家庭能人”、“新农人”等培养计划,培育一批有能力、想干事、能干事的集体经济发展人才人才,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人才支撑。
发布于 2022-10-28 06:01:36 回复
发布于 2022-10-28 02:40:59 回复
发布于 2022-10-28 09:09:28 回复
发布于 2022-10-28 10:23:05 回复
发布于 2022-10-28 10:3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