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美股行情走势图-美国股市4月2日实时行情

编者按:市场密切关注美联储关于下周加息言论,美股收高全周道指上涨2.1%,标普上涨2.1%,纳指上涨3%。欧股下挫1%,但周涨0.7%创近两月最大周涨幅;亚太股市多走低,中国两市宽幅震荡微涨;中国概念股多上涨;黄金下跌0.5%收1103.3美元,周跌1.6%;原油下跌2.8%收44.63美元,周跌3.1%;美联储会议在即,美联储却面临诸多障碍,加息如履薄冰不会轻举妄动,恐被迫重启QE;无论是否加息,美元都将成为最大赢家;伊朗打响原油价格战,OPEC不改增产策略;中国方面人民币贬值预期或将扭转,中国经济停滞论是危言损听,关注全球去杠杆对中国影响!

【美股收盘】

市场关注美联储加息动向 美股收高(本页)

【全球市场】

欧股收盘下跌1% 创近两个月来最大单周涨幅‖亚太股市多收低 市场聚焦FED决议

中国概念股收盘多数上涨 欢聚时代涨超5%‖美联储加息担忧拖累 黄金周跌1.6%

供应过剩局面持续 原油跌近3%周跌3.1%‖人民币收涨成交萎缩 离岸冲高回落

【推荐阅读】

美联储加息决定四大猜想‖对待加息 美联储不应轻举妄动

美指观望氛围渐浓 9月加息面临诸多障碍‖FED加息将是巨大灾难 QE恐被迫重启

华尔街各持己见 联储决策加息如履薄冰‖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9月份将按兵不动

伊朗正式打响原油价格战‖欧洲央行的“幻影流动性”

美联储下周加息与否 美元都是最后赢家?‖美元涨势背后的奥妙

OPEC死扛?油价预期价腰斩不改增产策略‖人民币贬值预期真正能扭转吗?

经济学人:中国经济停滞论不可靠‖全球去杠杆中国怎么办?

==================开始阅读==================

金融界美股讯:北京时间12日凌晨,周五美国股市收高。全周道指上涨2.1%,标普500指数上涨2.1%,纳指上涨3%。市场仍在密切关注美联储下周会否加息。

美东时间9月11日16:00(北京时间9月12日04:0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102.69点,报16,433.09点,涨幅为0.63%;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8.76点,报1,961.05点,涨幅为0.45%;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6.09点,报4,822.34点,涨幅为0.54%。

市场仍在权衡美联储下周是否将会加息。美联储议息会议将于下周召开。和以前议席会议略有不同的是,本次议息会议将于周三(16日)和周四(17日)两天召开,而不是周二和周三。联储将于周五(18日)凌晨对外发布公报。

展开全文

《华尔街日报》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在下周政策会议上不会加息。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中,约46%预计联储将在下周加息,比例较8月初调查显示的82%大幅下降;35%预计将于12月加息,比例较上次的13%大幅上升。此外,还有9.5%的经济学家预计联储将于10月加息,9.5%预计将推迟至明年加息。

彭博社称,针对巴黎银行、法国农贷、瑞信、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等多家大行分析师的调查发现,联储下周会议加息的概率为30%,如果加息则幅度为25个基点,分析师们在9月是否会加息的问题上分歧明显。

经济数据面,美国劳工部周五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8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环比持平,主要是由于汽油价格的大幅下跌。接受MarketWatch调查的经济学家平均预期美国8月PPI环比下跌0.2%。

不包括波动较大的食品、能源和贸易在内,8月核心PPI环比上涨0.1%。货物批发价格下跌0.6%,服务批发价格上涨0.4%。

汤森路透-密歇根大学周五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9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从8月的91.9降至85.7,自去年12月以来首次跌破90点。此前接受MarketWatch调查的经济学家平均预期该指数将为90.3。

美国财政部周五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8月联邦政府预算赤字为64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40亿美元。不过,这一改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部分福利支出的时间变动,若不计这些在内,8月预算赤字应为1120亿美元。

报告显示,美国政府8月支出总额达2750亿美元;收入总额达2110亿美元。截至8月的本财年前十一个月,联邦政府预算赤字达530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0%。

伦敦Trustnet Direct市场分析师托尼-克罗斯(Tony Cross)表示:“今天市场可能观望。投资者们可能会注意周五的经济数据,但实际上,这些数据可能不会带来任何新的东西,不会对央行的货币政策行动产生什么影响。”

个股消息面,受油价下跌影响,石油钻井企业Transocean(RIG)与油田服务商哈里伯顿(HAL)等股价走低。

克罗格公司(Kroger)宣布第二财季净盈利4.33亿美元,合每股收益44美分。去年同期盈利3.47亿美元,合每股收益35美分。接受FactSet调查的经济学家平均预期该公司每股收益39美分。扣除燃料销售收入不计,克罗格公司的同家店面销售收入增长5.3%。

该公司CEO罗德尼-麦克马伦(Rodney McMullen)表示:“我们的核心食品业务继续强劲增长,这一季度的燃料销售利润率持续提高也使公司受益。”

辉瑞制药公司(PFE)股价上涨,此前英国法庭在关于该公司畅销药普瑞巴林(Lyrica)的专利案中判决该公司败诉,使其他制药商可以生产和销售这种药物的廉价仿制药。

软银董事长孙正义打算与海外伙伴合作对公司进行管理层收购。知情人士指出,在公司股价下跌之际,孙正义亲自研拟计划,想要让公司成为封闭型控股公司,以给予管理层更大自由。

其他市场面,周五日本日经指数收跌0.2%,全周上涨2.7%。周五中国上证综合指数收高0.1%,全周上涨1.3%。

周五欧股收低,欧洲斯托克50指数收盘下跌0.65%,报3,200.16点;德国DAX指数收盘下跌0.49%%,报10,160.19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收盘下跌0.42%,报6,129.96点;法国CAC40指数收盘下跌0.68%,报4,565.26点。

4月12日美股行情走势图-美国股市4月2日实时行情

纽约商业交易所12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下跌6美元或0.5%,收于每盎司1103.30美元。全周金价下跌1.6%。10月份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29美元或2.8%,收于每桶44.63美元。全周油价下跌3.1%。

彭博调查:联储下周加息概率为30%

彭博社称,针对巴黎银行、法国农贷、瑞信、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等多家大行分析师的调查发现,联储下周会议加息的概率为30%,如果加息则幅度为25个基点,分析师们在9月是否会加息的问题上分歧明显。

美9月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1年低点

美国密歇根大学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降至一年低点,因美国人预计全球经济放缓和金融市场动荡将使经济走软。具体数据显示,9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从8月终值91.9降至85.7,创2012年底以来最大月降幅,且低于预期值91.2。

数据还显示,9月密歇根大学现况指数初值从8月终值100.5降至100.3,低于预期的100.36;9月密歇根大学预期指数初值从8月终值83.4降至76.4,远低于预期值82.8。美国家庭对未来就业和薪资增长的看大不及几个月前乐观,因有73%的受访者表示听到有关经济的负面报道。

美国8月生产者物价指数环比持平

美国劳工部周五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8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环比持平,主要是由于汽油价格的大幅下跌。接受MarketWatch调查的经济学家平均预期美国8月PPI环比下跌0.2%。

不包括波动较大的食品、能源和贸易在内,8月核心PPI环比上涨0.1%。货物批发价格下跌0.6%,服务批发价格上涨0.4%。与去年同期相比,美国8月未经调整的PPI下跌0.8%,跌幅与7月相同;核心PPI同比上涨0.7%。

美国8月预算赤字收窄至640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周五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8月联邦政府预算赤字为64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40亿美元。不过,这一改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部分福利支出的时间变动,若不计这些在内,8月预算赤字应为1120亿美元。

报告显示,美国政府8月支出总额达2750亿美元;收入总额达2110亿美元。截至8月的本财年前十一个月,联邦政府预算赤字达530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0%。

欧股收盘下跌1% 周涨0.7%创近两个月来最大单周涨幅||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2日 02:26 金融界美股讯:周五欧洲股市连续第二日低收,瑞士制药商Actelion领跌,但欧股风向标:FTSEurofirst 300指数录得7月来最大的单周升幅。

Actelion重跌5.4%,是跌幅最大的FTSEurofirst 300指数成份股。

FTSEurofirst 300指数收挫1%,报1401.07点,但本周上涨0.7%。德股DAX指数收低0.85%,报10123.56点。英股富时100指数收挫0.62%,报6117.76点,法股CAC指数跌收1.04%,报4548.72点。

对中国经济放缓的忧虑令欧股承压。自中国监管机构干预中国股市后,全球股市回稳,但一些投资者押注近期的不确定性将促使联储不会在下周升息。

汇丰分析师表示,Actelion并购ZS Pharma可能降低公司股东的利益,此前彭博报导,Actelion提出以25亿美元收购ZS Pharma。两家公司证实正进行磋商,但没有透露协商是否和并购有关。

欧股在过去两周均上涨,但一些市场参与者对下周走势保持谨慎,即使许多投资者相信8月抛售是过了头。

Asburton公司欧洲股票基金经理Veronika Pechlaner说,“市场在如此大幅度的修正后反弹,升势需经受考验,目前不是大举押注股市涨跌的时候,但较长期而言,我们仍认为股市是具建设性的投资。”

德国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E.ON大跌4.4%,延续上日跌势。E.ON股价在周四大跌5%至20年低位,此前公司放弃剥离其德国核电厂的计划,使公司在核电厂关闭时将可能要承担亿元计的成本。

亚太股市多收低 市场聚焦FED决议||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1日 21:14 亚太股市周五(9月11日)多收低,目前市场正在聚焦美联储下周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

日本股市周五震荡收低,投资人仍将焦点放在下周美联储(FED)货币政策会议,这次会议有可能出现美国近10年来首次升息。日经指数小幅收低0.2%至18264.22点,但本周成功中止四周跌势,周线收涨2.7%,本周走势剧烈震荡,且出现空头回补。日经指数于周二抹销今年以来涨幅,但周三则是巨幅反弹,创下2008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东证股价指数收高0.1%至1480.23点,JPX-日经400指数收平,报13282.73点。

澳大利亚股市周五收低0.5%,盘中走势震荡,多数股票下跌。投资者期待下周的美联储会议能提供美国利率前景的线索。澳大利亚指数扩大周四的跌幅,下跌23.92点,收报5,071.1;早盘尾段最多上涨0.4%。尽管周五收低,澳股本周上涨0.6%,上周下跌4.2%,为6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澳大利亚指数今年下跌6.3%,目前接近2013年中的水平,主要受银行和矿业股下跌拖累。

沪指全天宽幅震荡,早盘低开高走,随后冲高回落,维持在3200点附近波动,几次走高均上冲乏力遭遇跳水,午后沪指一度跌逾1%,但随后快速拉升,尾盘低位震荡,险守3200点。盘面上,券商、银行、煤炭、钢铁等权重股持续低迷,个股普跌,上海本地股、国产软件、高校概念等板块涨幅居前。两市超1600股上涨,近700股下跌,近百股涨停。截止收盘,沪指报3200.23点,涨幅0.07%;成交2528亿元;深成指报10463.69点,涨幅0.37%,成交2633亿元;创业板指报2060.51点,涨幅1.05%,成交686亿元。隔夜美股上涨,恒生指数今早高开147.63点,涨0.68%,报21710.13点,之后逐渐收高,最高见21909.82点,截至收市,恒指跌幅为0.27%%,下跌58.13点,报21504.37点,全日成交871.4亿港元。

韩国股市收低1.1%报1941.37点,上涨两日后出现获利回吐。韩股综合股价指数(KOSPI)本周累计上涨2.9%。外资连续第27日卖超韩股,是2008年7月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初步数据显示,这期间外资一共净卖出5.37万亿韩元(45.3亿美元)韩股。

台湾股市周五收高0.45%。分析师表示,主要跟随亚洲股市的涨势,不过大盘自低档反弹幅度已大,且下周美联储将决定是否升息,使得投资人倾向观望,成交量萎缩。台湾加权股价指数收高0.45%,报8305.82点。台湾证券交易所周五资料显示,外资及陆资在台股转为卖超4.84亿台币,中止先前连两个交易日买超共计234.07亿台币。

中国概念股收盘多数上涨 欢聚时代涨超5%||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2日 05:31

中国概念股周五收盘数据

中国概念股周五收盘数据

金融界美股讯:北京时间12日凌晨,周五美国股市收高。全周道指上涨2.1%,标普500指数上涨2.1%,纳指上涨3%。市场仍在密切关注美联储下周会否加息。中国概念股周五收盘多数上涨,欢聚时代涨5.45%报56.51美元。

美东时间9月11日16:00(北京时间9月12日04:0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102.69点,报16,433.09点,涨幅为0.63%;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8.76点,报1,961.05点,涨幅为0.45%;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6.09点,报4,822.34点,涨幅为0.54%。

中国概念股周五收盘多数上涨,4支股票涨幅超过3%,易居中国涨5.87%报5.87%报5.95美元,欢聚时代涨5.45%报56.51美元,兰亭集势涨3.38%报3.06美元;3支股票跌幅超过5%,泰克飞石跌6.25%报0.75美元,蓝汛跌5.44%报7.65美元,窝窝团跌5.42%报8.02美元。

美联储加息担忧拖累 黄金周跌1.6% ||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2日 04:25 金融界美股讯:北京时间9月12日消息,据道琼斯报道,黄金价格周五下跌,因部分投资者在周末之前减持头寸,其他人则是在美联储下周举行货币政策会议之前减持黄金。

纽约商交所Comex分部十二月交割的黄金期货结算价下跌6美元,至每盎司1,103.3美元,跌幅0.5%,本周累计下跌1.6%。

投资者于7月份将金价压至五年低点,因担心美联储将很快开始加息而逃离黄金市场。

周五,部分投资者依据对于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9月16日-17日政策会议的预期减持黄金头寸。外界普遍预计美联储会按兵不动,但官员们可能加息的风险抑制了金价。

FuturePath Trading交易员兼期货分析师Frank Lesh说,人们对下周感到紧张,他们试图找出美联储的动向,以及其对市场的影响。他说,部分投资者则是在周末来临前减持头寸以降低风险。

供应过剩局面持续 原油跌近3%周跌3.1%||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2日 04:27 金融界美股讯:北京时间9月12日消息,原油期货周五下跌,因分析师提醒市场美国库存高企且仍供应过剩。

纽约商交所十月交割的轻质低硫原油期货结算价下跌1.29美元,至每桶44.63美元,跌幅2.8%。该期货合约本周累计下跌3.1%。

伦敦ICE期货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75美分,至每桶48.14美元,跌幅1.5%,本周累计下跌3%。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周四公布的数据引发原油期货下挫。该报告显示美国原油库存上周增加260万桶,至4.58亿桶,高于美国石油学会本周稍早预估的库存水平。

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也下调美国短期和中期的油价预期,以反映供应过剩情况比预期严重。该行已是市场中最看空油价的机构之一,现在又预期美国油价将于下月跌至每桶38美元。高盛称,油价到2016年底应为每桶45美元。

该行分析师说,油价将在更长一段时间里保持更低的水平,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的情况比之前预期的更为严重。

国际能源署(简称IEA)周五发布报告称,美国和其他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产油国可能被迫进行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最大幅度的减产。IEA认为,明年美国石油供应将减少约40万桶/日。美国减少的石油供应主要源自通过水力裂解从页岩中开采出来的原油。

人民币收涨成交萎缩 离岸冲高回落加重观望情绪||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1日 21:15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五随中间价收涨。分析师表示,昨日大幅震荡的离岸CNH今日冲高回落,加重场内观望情绪,成交明显萎缩;离岸与在岸价差略有扩大,但套利难度续增,行政干预效果渐显,人民币贬值预期缓解,然短期仍缺乏方向。

其并指出,离岸CNH巨震之后预计后市走势仍有所反复,但央行此举势必令套利者有所顾忌。而境内美元长端掉期因资金宽松及离岸掉期下行双重作用小幅下探,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淡化,掉期升水亦有下降空间。

香港财资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11日美元/人民币(香港)即期汇率定盘价为6.4175。

“央行昨天在离岸市场出招,还是起到震慑作用的,央行可能在各个市场出现啊,交易的人头上还是悬着一把剑的,大家都不敢拿很多头寸。”一中资行交易员指出。

另一中资行交易员表示,今日即期这边几乎看不到央行的影子,市场还是略净购汇一点,当然昨天离岸的冲击还是比较明显的,市场观望气氛较浓。

虽然人民币离岸与在岸价差有所收窄,但管理层仍继续加强在套利方面的监管。两位消息人士称,中国央行日前督促银行重点关注人民币NRA账户(又称境外机构境内账户)购汇操作,企业需提供购汇业务背景资料,且只能将外汇汇至境外外币结算账户或者境内离岸账户,不得汇至境内外汇结算账户或外汇NRA账户。

今日离岸CNH下跌超300点子,回吐昨日近半涨幅;而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成交量为210亿美元,较上日281亿美元减少超两成。历史最高成交量为8月12日创下的568亿美元,次高位8月28日的515亿美元。

离岸市场上,1年期美元/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报人民币6.5775元。

全球汇市方面,美元兑日元周五守住本周的多数涨幅,尽管一项企业调查并不利于有关日本央行再推出一轮量化宽松的臆测。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周五更新的16点人民币兑美元参考汇率为6.3740。外汇交易中心自8月24日开始,每天五次,分别为上午10点、11点、下午2点、3点和4点时发布一个参考汇率。

美联储加息决定四大猜想||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2日 02:37

有关美联储加息决定的4大猜想

当下周美联储官员坐下来时,他们将会权衡市场动荡以及全球增长放缓对美国经济扩张带来的不确定性,后者在一系列新数据的映衬下显示出更好的劲头。

期货交易员正押注美联储不会在市场动荡的情况下选择加息。合约上的隔夜借贷利率显示本月加息的概率低于30%。

有关美联储加息决定的4大猜想

无论选择加息或者不加息,都存在各自的风险。彭博社的报道给出了投资者正在考虑的几大可能情景。

1.不会马上加息,但会诞生“耶伦对策”

投资者目前押注美联储主席耶伦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会在未来波动的迹象面前畏缩下来,甚至开始进一步推迟他们的加息预期。要维护公信力,一个央行必须兑现承诺。根据美联储的《经济预测摘要》,大部分成员在这三年来已经做出了在2015年提升基准利率的预期。

他们还称决定“取决于数据”,而到目前为止的数据表现强劲。就业机会在7月达到记录高位,截止到8月的汽车销售创下至少十年来的最快水平,5.1%的失业率处于FOMC的充分就业预估范围内。

曾担任美联储经济学家的摩根证券(JPMorgan Securities LLC)首席美国经济学家费拉里(Michael Feroli)表示:“根据美联储数据依赖的立场,不作出加息决定将会给外界带来困惑。他们目前已经传递了另一种信息,并且称金融市场也包括在数据依赖的范围内。”

2.不会马上加息,但逐步加息的计划将会崩溃

失业人数将逐步下降,会令劳动力补偿成本的上涨得到限制。信贷市场的一些部门继续升温,而美联储看起来已经等了很久。

纽约复兴总体研究公司( Renaissance Macro Research LLC )首席美国经济学家杜达(Neil Dutta)预计,失业率将在年底前触及4.8%的低位。没人知道劳动力补偿成本的拐点在哪里,但失业率越低,发生工资通胀的可能性就越大。

同时7月商业地产贷款经季调后年化月率为增长12.5%,6月份为增长9.6%。美国的高收益或高风险市场自2011年以来一直表现疲软,不过在今年经历了最为疲软的8月份之后开始复苏。

杜达称,美联储等待的越久,他们逐步加息的能力就会遭到越多损害。他补充道:“美联储的前景正变得非常有趣。他们将要说些什么?数据表现更好了可我们并不准备干点什么?”

3.马上加息,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对马来西亚和巴西等国的需求减弱,全球经济增长已经放缓。IMF主席拉加德已建议美联储将加息推迟到明年,9月1日拉加德表示,全球增长前景看起来要比IMF在不到两个月前的预测更加糟糕。

资产管理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创始人达里欧(Ray Dalio)预计,全球范围内的“通缩”会给加息带来威胁,为保护美国经济免遭这一风险美联储将会在明年向经济注入更多的现金。

4.马上加息,美联储在通胀方面的公信力将面临打击

根据美联储最重视的个人消费支出指标,通胀已经连续39个月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在一年前刚刚上调了0.3%。

有关美联储加息决定的4大猜想

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在6月预测道,随着强势美元和低油价的负面因素消散,通胀将会在明年底达到他们的目标。美联储成员却不那么确定。7月政策会议的会议纪要显示,成员们继续预期通胀在2016年和2017年仍会继续低于美联储2%的长期目标。

Graham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经济学家Julia Coronado在9月3日的华盛顿布鲁克林学会的专家研讨会上指出:“如果他们选择在9月份行动,那么这将告诉我们他们并不预期全球经济增长会非常强劲,他们也不觉得通胀的下滑会非常厉害。”

对待加息 美联储不应轻举妄动||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1日 21:19

金融界美股讯:北京时间11日FT称,两周前,我提出,如果美联储(Fed)决定在今年9月加息,那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在我写下那篇专栏文章之际,市场认为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有50%。现在的可能性是34%。在关注了经济学家、美联储理事以及银行行长们的辩论之后,我相信不加息的理由甚至比两周前更为充分。

有5点理由是非常突出的。

首先,市场已经完成了收紧货币的工作。美国股市市值比两周前减少了7000亿美元,信贷息差显著扩大。以高盛(Goldman Sachs)或芝加哥联储指数(见下面的图表1)衡量,金融环境在过去两周中已经收紧,影响相当于加息逾25个基点。因此即便两周前需要25个基点的加息 对抗通胀,现在这一点也不再是理由。

下面的数据(见下面的图表1)非常关键。它表明,即便联邦基金利率非常低(在经过通胀调整后只有-1.5%),金融环境对经济的帮助也低于利率高得多的以前年份。

第二,一系列数据表明,美国和全球经济放缓,通胀压力下降。就业增长似乎放缓,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跌,综合数据流也表现不佳。彭博经济意外指数 (Bloomberg Economic Surprise Index)等衡量数据意外的综合指标证实了这种印象,亚特兰大联储的GDP Now模型现在预测美国第三季度GDP仅增长1.5%。

第三,有人担心,通胀将会突然爆发,这种理由也是非常站不住脚的。基于市场的预期表明,按照美联储青睐的核心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PCE)衡量, 未来十年的通胀接近创纪录低点,远低于2%。从现在开始的5年通胀率预期低于目标水平,这对当前低通胀不会长久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美联储副主席斯坦利·费希尔(Stanley Fischer)主张相反的观点,他提出的分析建立在对汇率和通胀的假设基础之上。而当使用实际的经验估计值时,他的结论就会极大削弱。实际上,正如下面 数据(见下面的图表2)显示的那样,从PCE的各个组成部分来看,通胀减速和进口份额之间在近期没有任何关联。

此外,就通胀而言,值得强调的是:我们还有一些通胀加速的空间;现在的物价较2010年开始的2%的通胀路径整整低2%;菲利普斯曲线非常不稳定, 几乎没有理由预计通胀加速。这里仅举两个例子,首先,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是2.5%,然而没有证据显示,他们的薪资水平在上涨。内布拉斯加州的失业率在过 去3年里低于4%,平均小时收入增长基本上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表1

第四,有观点认为,美联储可以“一次搞定”,或者只要它明确表示不会承诺连续加息,就可以安全地加息25个基点,这些观点看似有理,实则荒谬。如果 如某些人说的那样,25个基点的加息不会影响经济太多,那么为何要加息?当这些人又称,25个基点的影响将微乎其微,关键是要摆脱零利率底部的时候,我有 点晕了。

在如今这个极为不确定的世界里,美联储不可能既依赖数据又做到让自己的未来举措可被预测。美联储应该坚持依赖数据,而不应试图打消外界对其未来举措的疑虑以求缓和当前草率举动的影响,而将自己的可信度置于危险之中。

图表2

我可以理解下面这种观点:零利率象征着经济出现了问题,鉴于经济不再有问题,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加息。但关键是,在通胀、就业和经济产出均未达到目标的情况下,根本没有理由给经济踩刹车,更不管是要狠踩还是轻踩、踩一次还是踩多次了。

从越南战争到欧债危机,从伊拉克战争到大萧条的教训,我们确实应该明白——那些把提升可信度凌驾在应对明确现实之上的政策制定者会犯下致命错误。美 联储能够维持并提升其可信度的最佳方式就是,用稳定的金融环境支持充分就业的美国经济实现通胀目标。而最能损害其可信度的是,奉行与目前的经济现实脱节的 央行教条。

第五,我认为传统看法大大低估了当前面临的风险。值得强调的是,没有任何一场战后经济衰退被美联储、联邦政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或是预测 者的共识预测提前一年预测到。大多数经济衰退直到开始很久后才被人们认识到。如果历史告诉我们些许教训的话,那就是金融上的相互影响无处不在、并且直到来 不及时才会显现。在俄罗斯1998年债务违约、次贷问题、以及亚洲金融危机中,金融混乱的蔓延效应均远远超过普遍预期。

我们知道,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中国目前正处于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最不确定的时期,很可能会经历一场规模超过史上任何经济体遭遇过的资本外 逃。我们知道,未来几个月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很可能不得不将已然非同寻常的量化宽松加码。我们知道,美国家庭、企业和市场似乎正经历着“1990年代的反 面”,生产率增长大幅减速。我们知道,市场的流动性状况不断恶化,至少有一些理由去相信“正反馈”交易策略(当价格下降时,投资者卖出)可能已经变得越来 越重要了。我们知道,当前的美国经济复苏已经进入第七年,而人们对公共机构的信心仍然处于低谷。

更有可能的是,这些担忧被夸大了,2015和2016年也不会被写入金融史。如果真是这样、且美联储按兵不动的话,通胀将开始加速,市场波动将平息,政策也可以介入。不如人意的地方可能会是,通胀比理想水平高出几十个基点,或是市场稍稍呈现过度兴奋。另一方面,如果其中部分担忧是合理的、且美联储 倾向于收紧,则可能犯灾难性的错误。

此时正是美联储做出对政策制定者来说最艰难决定的时候了。请勿轻举妄动。

美指观望氛围渐浓 9月加息面临诸多障碍||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1日 22:54 金融界美股讯:经过本周小幅回落之后,美元指数周五(9月11日)呈窄幅震荡走势,最低一度探至95.33。临近联储9月会议,市场情绪渐趋谨慎,观望情绪渐浓厚,目前联储9月加息仍面临重重阻碍,料在9月加息可能性不大,或将推迟至年底。

美指震荡观望氛围渐浓,加息前景迷雾难散

在经过本周小幅回落之后,美元指数周五下行乏力,日内呈窄幅震荡走势,最低一度探至95.33。日线图上来看,美指目前正好落于8月7日-8月24日大跌行情的50%回调线附近,在基本面平静、联储9月会议前各方保持缄默情况下,美指下行乏力反弹无因,市场情绪渐趋谨慎,观望情绪日渐浓厚。

技术面上来看,美指现已落回至8月大跌行情的50%回撤位附近,本周的下跌动能已接近释放完毕,多空双方力量渐趋平衡,短期来看美指将在当前点位上下震荡,多空双方或展开一番争夺。目前下方95.48(8月大跌50%回撤)及95.19(9月1日低点)水平位将会对美指构成支撑,若联储决议前跌破95.19,则或可能进一步扩大跌幅。

随着全球股市的逐渐企稳和美元指数反弹,市场情绪渐趋平静;但近期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亮点缺乏,不足以为联储加息前景拨开迷雾,各方对联储加息前景的判断仍分歧巨大。随着逐渐进入联储9月会议前的静默期,市场上投资者日趋谨慎,观望氛围渐浓。

上周公布的美国8月非农就业人口大幅不及预期,但失业率薪资数据良好,且劳工部表示8月数据或被上修。而本周四(9月10日)公布的美国9月5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恰好符合预期,较前值减0.7万。周五公布的美国8月PPI月率为0%,略好于降0.1%的预期,但料影响有限。由于非农数据好坏参半,而初请失业金人数虽符合预期,但联储加息决定的考察重点已经偏向通胀改善进度,故这些数据都不足以明显影响联储加息前景,目前各方加息预期仍分歧巨大。

彭博最新调查显示,受访78位经济学家中,有38位预测联储将在9月会议加息,这一比例占到受访者人数的48.7%。但是,据交易员几十年以来所依赖的市场风向标,即联邦基金期货合约来估计,下周加息的可能性仅有28%,这表示市场上认为几天后出现紧缩措施的人变少。

9月加息面临诸多障碍 总的来说可能性不大

目前,综合各方意见来看,联储在9月加息可能过于仓促,加息进程仍面临多种障碍,可能致使联储暂缓加息举措。

首先,联储加息可能对当前尚处于敏感时期的世界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造成冲击,而世界经济的动荡反过来又将不利于美国经济复苏。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考希克-巴苏(Kaushik Basu)本周表示,联储9月加息可能引发新兴市场的恐慌与震荡,其加息时间应推迟至全球经济较稳定的时候。他指出,中国经济增速的不确定性增加,其对全球经济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联储一旦下周决定开始自2006年以来的首次加息,这一系列因素可能导致全球市场再次动荡。

花旗新兴市场经济主管戴维-卢宾(David Lubin)也表示,“对于新兴市场而言,(联储加息)最为重要的影响是对中国的影响。”

他指出,这是因为过去6年外国银行向中国发放的贷款大幅增加,随着利率上升,中国借款者这一资金来源可能会被切断,而随之产生的影响可能反作用于美国,导致中国减少购买美国国债。

其二,美国通胀水平仍没有见好迹象,现在加息将会让联储官员们很难自圆其说。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加德在出席G20财长会议时表示,联储应当在确认美国就业数据和通胀数据足够强劲后,才调整利率。她指出,联储在采取实际行动前需确定济数据准确无误,无论是在价格稳定性方面,还是就业和失业方面,都应该消除不确定性。

其三,全球股市近期出现动荡,市场情绪仍较脆弱。比如美国标普500指数自8月18日开始,六天内累计下跌11%(是通常调整的近两倍),并同时引发中国及全球股市全面暴跌,上证指数短短五天从3788点跌至2850点。因此,联储如果现在加息,对市场可能产生连锁反应。

其四,联储年内仍然有两次会议可以加息,所以完全可以等待看国际金融形势及美国通胀水平能否改善。

总而言之,9月加息可能性仍然不大。法国巴黎银行经济学家周四表示,下周联储FOMC货币政策会议不太可能进行首次加息,但应该会给出鸽派的经济/利率展望,而且此前联储主席耶伦一直重申今年晚些时候动手的预期。

下周重要指标及重大事件展望

展望下周,美联储将在9月17日晚间公布其利率决议,这将是近期对市场影响最大的事件。除此之外,投资者还需关注9月16日公布的欧元区8月CPI和美国8月CPI数据,目前欧美都同时面临较大的通胀下行压力,这些数据的改善与否将对欧央行和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走势。最后还需留意9月17日公布的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

FED加息将是一个巨大灾难 QE恐被迫重启||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1日 22:56 金融界美股讯:距离美联储(FED)几年来最关键的一次政策会议还有一周,但华尔街经济学家对此次却分歧重重。事实上,分歧不仅存在于美联储是否会结束实施七年之久的零利率政策上,对加息影响的判断也是千差万别。

当美联储官员下周坐下来开会的时候,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剧烈的市场波动和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以及得到越来越多数据证实的美国经济增长向好趋势,他们要据此权衡利弊作出利率决定。

美联储将于9月16-17日召开政策会议。期货交易员认定在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之际,美联储官员不会加息。数十年来一直是交易员风向标的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所显示的下周加息几率只有28%。

分析师的预期略高一些,彭博调查的81位分析师中大约一半预计这次将会加息。自从2008年以来,美联储一直将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以支持经济。

加拿大丰业银行(Scotiabank)策略师Guy Haselmann表示,在自己将近30年的华尔街从业历程中,从未见过眼下这种茫然和困惑。

他指出,业界茫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联储发出了错综复杂的信号”。一名美联储成员前一天还在大谈特谈推迟加息的好处,第二天就有其他成员呼吁马上加息。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创始人Ray Dalio等人认为,在全球经济形势脆弱之际,美联储加息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最终政策将突然转向,流动性闸门将再度开启。

Dalio在8月25日表示,该公司认为美联储下一个大动作将是放松美国货币政策,而非收紧。Dalio称,美联储被短期内的景气波动牵扯了太多的精力,而对各家央行降息至零将有何长期影响的研究却不够如果全球出现长期通缩,美联储恐将没有政策调整空间。

Dalio称,桥水基金认为相比于出现通胀式扩张,经济进入通缩性收缩的可能性正日益增大。

事实上,Dalio在今年3月份就向投资者表示,倘若美联储加息过快,可能造成与1937年类似的市场崩跌。

Dalio对于全球经济持悲观看法,他所在的阵营内也是阵容强大,包括奥本海默基金(OppenheimerFunds Inc.)首席投资官Krishna Memani和前美国财长萨默斯(Larry Summers)。

与Dalio一样,Memani认为,美联储现在加息将被证明是草率的,决策者们会发现他们不得不重启新一轮量化宽松(QE),以刺激经济增长。他指出,尽管美国经济在稳定扩张,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构成影响。

与这些悲观派相比,一些经济学家则乐观得多。诸如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经济学家William Lee等人认为,金融危机过去了七年,经济状况已经经得起加息冲击。他们预计下周将迎来美联储首次加息,未来一年还将有更多次加息。

Brean Capital LLC.分析师Peter Tchir也支持9月加息。他说道:“七年来零利率似乎并未解决一切事情,我们可以试试不同的手段。”

华尔街交易员与分析师们的分歧凸显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美联储决策者面临极大风险。一旦做错决定,无论是经济还是美联储自身的信誉,都将遭受巨大冲击。

最近几周以来,美联储官员虽然表示注意到中国8月11日货币贬值后各国股市动荡等全球局势的变化,但并不愿意排除9月份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

投资较长期限债券的交易员似乎对美联储今年行动的可能性准备更充分一些。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本周达到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期货交易员预计10月份首次加息的几率接近40%,12月行动的几率约60%。

华尔街各持己见 美联储决策加息如履薄冰||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1日 21:29 金融界美股讯:北京时间11日彭博称,距离美联储几年来最关键的一次政策会议还有一周,华尔街的舆论制造者们方方面面都没有共识可言。

分歧不仅存在于美联储是否会结束实施七年之久的零利率政策上,对加息影响的判断也是千差万别。

例如对冲基金界巨擘Ray Dalio等人就认为,在全球经济形势脆弱之际,加息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最终政策会突然转向,流动性闸门将再度开启。也有诸如花旗集团经济学家William Lee等人认为,金融危机过去了七年,经济状况已经经得起加息冲击。他们预计下周将迎来美联储首次加息,未来一年还将有更多次加息。

加拿大丰业银行策略师Guy Haselmann表示,在自己将近30年的华尔街从业历程中,从未见过眼下这种茫然和困惑。他指出,业界茫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联储发出了错综复杂的信号”。一名美联储成员前一天还在大谈特谈推迟加息的好处,第二天就有其他成员呼吁马上加息。

但是,华尔街交易员与分析师们的分歧也凸显出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美联储决策者面临极大风险。一旦做错决定,无论是经济还是美联储自身的信誉,都将遭受巨大冲击。

美联储将于9月17日公布政策决议。截至周四交易收盘,期货交易员预计美联储于此次会议加息25个基点至0.25%-0.5%的几率为28%。分析师的预期略高一些,彭博调查的81位分析师中大约一半预计这次将会加息。

多数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9月份将按兵不动||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2日 04:01 金融界美股讯:北京时间9月12日消息,据道琼斯报道,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最新调查的私人领域经济学家预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将于今年上调短期利率,但会等到明年春季再进行第二次加息。

此次对64位企业及学术机构经济学家的调查于9月4日至9日进行,不过并非所有受访者都回答了全部问题。经济学家认为,股市可能会在美联储加息之日下跌,而他们对于今年迄今美联储在与外界沟通方面的表现给出的评价不高。

以下是本月调查中与美联储有关的问题的一些要点:

多数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9月份将按兵不动

美联储9月份加息与不加息的可能性不分上下。不过大多数接受调查的私人经济学家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下周将把短期利率维持在零附近。

过去一周,参与《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商业和学术经济学家中,约46%的受访者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17日-18日政策会议上启动加息。

虽然预计美联储在9月份加息的受访者占到相对多数,但是预计美联储在9月份之后才启动加息的受访者人数占到了绝对多数。约9.5%的受访者称美联储将在10月份启动加息,35%的受访者称美联储将在12月份进行第一次加息,还有9.5%的受访者称美联储将等到2016年才采取行动。

过去几周里,市场对美联储即将加息的预期显著降温。在8月初的上一次调查中,还有82%的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将在9月份加息,只有3%的经学家认为第一次加息将发生在10月份,13%的经济学家预计首次加息将发生在12月份,2%的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将等到明年才行动。

经济学家们称,美联储下周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依然不低。平均来看,受访者估计9月份加息的可能性为42%。相比之下,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期货市场暗示的交易员预测为,美联储9月份加息的可能性只有24%。

MFR Inc.首席经济学家夏皮罗(Joshua Shapiro)认为,美联储将在10月份启动加息,但9月份加息的可能性仍有45%。他说,两种可能性不分上下,但美联储并没有完全地让市场为此做好准备,他认为如果一切按照计划发展,美联储9月份不会加息,但会给出一份强调近期加息的政策声明。

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称,美联储下周加息的可能性高于50%。即便在认为9月份加息可能性最大的受访者当中,给出的下周加息的可能性平均也只有53%。

第二次行动会在何时呢?

受访经济学家对美联储首次加息时间的预测中值为10月份,对第二次加息时间的预测中值为2016年3月份,表明美联储可能会在12月15-16日以及明年1月26-27日的政策会议上按兵不动。

经济学家对股市反应的看法不一

经济学家认为,无论美联储何时加息,股市对此事可能不会有正面的反应。当被问及美联储首次加息当天会出现何种状况时,41%的受访者认为股市将下跌,29%的受访者认为股市将会上涨,而大约30%的受访者认为股市将大体持稳。

利率将不会重返接近零的水平

自2008年12月份以来的近七年时间里,美国基准联邦基金利率一直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有略超过一半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能够在上调利率后不再重返最初的水平。

约54%的受访者认为,短期利率不太可能或极不可能在未来五年某一时间重回接近零的水平。约46%的受访者认为美联储有可能或很有可能将利率重新降至接近零的水平。

即使利率重返低位,许多经济学家也都并不感到担忧。在《华尔街日报》8月份的调查中,有42%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利率重返接近零水平的情况可能会发生,但美联储如今握有工具应对这一情况;只有27%的受访者认为,利率重返接近零的水平会给经济和货币政策构成重大风险。

经济学家对美联储打分不高

当被要求给美联储今年至今在与外界沟通方面的表现打分时,经济学家大多给分不高。10%的受访者给美联储打了最高分"A",36%的受访者打分"B",34%的受访者打了"C",18%的受访者选择了"D“,而2%的受访者给了美联储不及格"F"。

不少需要对加息作出预测的人抱怨说,联储官员给出自相矛盾的指引。另外有人不满是因为联储关于加息取决于经济数据这一说法带来的不明。

GDP料将增长 通胀率料将下滑

美联储政策委员将于下周四公布最新的经济预测,对6月中旬发布的预测数据予以更新。如果预测结果与此次受访经济学家的预期一致,那么美国今年经济增速料将被向上修正,而通胀率将被向下修正。

本月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企业及学术机构经济学家对美国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预测中值为2.4%,高于6月份调查得出的预测2%。此次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对2016年美国GDP增速的预测中值为2.7%,低于此前的2.8%。经济学家对2017年GDP增速的预测中值为2.5%,与此前一致。

继油价再度下跌且美元走强后,此次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下调了对通胀率的预测。据受访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值显示,美国商务部2015年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同比料上升0.8%,2016年同比料上升1.9%,2017年同比料上升2%。6月份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对上述增幅的预测中值分别为1.2%、2%和2.1%。

此次受访经济学家对2015年核心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同比升幅的预期中值为1.5%,2016年为1.8%,2017年为2%。6月份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对上述同比升幅的预期中值分别为1.5%、1.9%和2%。

本月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对2015年年底美国失业率的预测中值为5%,低于6月份的5.1%;对2016年年底的失业率预测中值为4.8%,与此前结果持平;对2017年底失业率的预测中值为4.7%,6月份给出的预测中值为4.8%。

伊朗正式打响原油价格战||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1日 21:08

伊朗已经将该国的旗舰级原油季度官方售价下调至3年内最低,此举旨在在针对其核武器的国际制裁结束后,重新夺回原油市场份额。

伊朗正式打响原油价格战 商业见地网

伊朗已经将该国的旗舰级原油季度官方售价下调至3年内最低,希望能吸引亚洲买家为明年的产量增长做好准备。

彭博新闻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将以仅高出基准价25美分的价格在10月向亚洲国家出售轻质原油。

就在一周前,沙特将该品种原油的价格较基准价的价差压至10美分。伊朗此举意味着两国原油价差缩小至15美分,创2012年12月以来最低。

伊朗同时还下调了重质油、Forozan油、Sorrosh油以及Norooz油的价格。

伊朗一度是OPEC成员国中第二大原油输出国,但目前排名已跌至第四。伊朗此举旨在在针对其核武器的国际制裁结束后,重新夺回原油市场份额。

今年7月14日,伊核六国与伊朗在维也纳达成协议,协议要求对伊朗的核计划实施严格的限制措施,以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多年来重创伊朗经济的制裁措施。

这份协议一度遭到美国共和党人士的反对,但本周四共和党反对伊核协议的提案为能获得美国国会通过,扫除了这份协议顺利进行的一大障碍。

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总经理Roknoddin Javadi在协议达成后曾表示,伊朗目前的原油产量不及400万桶/日。

但在国际制裁解除后,伊朗的目标是在6个月之内将原油产量提高至400万桶/日,2021年目标500万桶/日。

不过增加油产量是一回事,石油销售又是另一回事。据路透社报道,亚洲的买家已经要求进一步降低原油售价。一位来自北亚的炼油厂高管称,正在于伊朗沟通明年的合同,但他明确表示,伊朗的石油价格没有竞争力。

欧洲央行的“幻影流动性”||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1日 21:01 “幻影流动”是日剧“排球女将”中杜撰出来的排球战术,“幻影流动性”是欧洲央行杜撰出来的、而且真实推出的货币政策,俗称欧洲版QE。

“幻影流动”是日剧“排球女将”中杜撰出来的排球战术,“幻影流动性”是欧洲央行杜撰出来的、而且真实推出的货币政策,俗称欧洲版QE。

排球女将中的幻影流动已经有三十几年没有出新的连续剧了,ECB的幻影流动性则第一集尚未结束,就在谈论推出第二集连续剧。

欧洲央行总裁德拉吉称,由于外围因素恶化,可能需要为原定执行到2016年秋的资产购买计划加码。

外围因素的确不稳,不过真正让欧洲货币当局筹谋新一轮QE计划的原因,是欧洲民间投资不见起色,不仅南欧重债国陷入投资暴跌的窘境,欧洲大国德国、法国的投资势头也在减弱。

加上油价下跌、消费萎靡,欧洲经济可能重陷衰退。无论市场还是欧洲当局,都在下调对欧洲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的预期,今年年初浮起的乐观情绪已经不见了。

哪怕希腊债务危机得到延缓,资金流入欧洲已见明显放缓,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基本上没有见到。

欧洲央行试图通过QE来刺激经济的逻辑是,降低资金成本,可以刺激企业投资,企业投资增加就业,就业拉升消费。

然而,现实并没有按照ECB的剧本演戏。欧洲的资金成本已经很低,再拉低百分之零点几,对企业的投资欲望影响不大。

企业需要看到需求增加或生产力提高,才愿意增加投资。但是由于欧洲没有出现像样的改革,企业领袖并没有因为“流动性幻影”而贸然投资。

他们获取超低利率资金,却没有作出投资决定,只是用来降低债务杠杆,或囤积现金,连在美国常见的回购股份都懒得做,遑论将资金投向新的生产或基建项目。

4月12日美股行情走势图-美国股市4月2日实时行情

欧洲货币政策的一个前提假设,是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影响经济。然而事实上,银行不愿贷款,企业不愿投资,央行所制造出来的流动性滞留在金融经济中,炒起债券,炒起股票,就是炒不起经济。

在笔者看来,由于欧洲在结构性改革上裹足不前,生产力并没有得到提高,社会福利包袱并没有放下,就业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更没有像美国那样清理淤血,于是经济无法产生可持续的内在动力,所谓复苏不过是货币过量发行后的流动性幻影,难以持久维持。

在欧元贬值、利率超低、油价暴跌的大好形势下,欧洲经济反而滑坡,实在是对ECB货币政策的一大嘲讽。

欧洲的问题不在央行身上,货币政策至多只能买时间,关键还在各国政府能否于此窗口期对经济作出实质性变革。

然而债务危机的消退和极端政党势力的崛起,让欧洲政坛的改革意欲日渐低下,毕竟政治家的任期制度和国家的长远利益本身就存在着错位。

政治家们依靠改变现状的口号上位,但是当选后不约而同地选择避重就轻,试图通过痛苦度最低的货币扩张来打破结构性困境,其结果可想而知。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除了QE1对稳定市场信心起到重要作用外,其实QE对实体经济的刺激作用从来不大。

几大经济体的央行(美国除外),却一次又一次地作QE的文章,试图揪着自己的头发爬出坑来,长远看那是注定无法成功的。(作者:陶冬)

美联储下周加息与否 美元都是最后赢家?||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2日 04:45 对冲基金SLJ Macro Partners LLP联合创始人、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外汇策略师Stephen Jen提出上述观点。

Jen曾在摩根士丹利工作了13年,并在此期间提出了所谓的“美元微笑”(“dollar smile”)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在美国经济强劲增长或陷入深度衰退时,美元都将上涨。

如下图所示,并非美国经济差美元就会走弱,也并非美国经济好美元就会走强,美元的走势与当时的国际大环境有关。

GDP&;USD

例如虽然在2004年美联储启动上一轮加息周期时美元下跌了,但在第二年,在美联储将基准利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的时候,美元兑主要货币上涨了8.7%。

2008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推动避险需求上升,美元再度大幅上涨,彭博美元指数涨幅高达8.9%。该指数今年以来上涨了7.1%。

Jen如今预计,无论美联储能否在不引起市场动荡的情况下成功加息,美元都将走强,尤其是兑新兴市场货币。

“目前我们身处一个非常奇怪的局面,美国经济在继续增长,但金融抛售的风险同时也上升了,这种环境事实上对美元最有利。美元在多种情境下应该都会得到支撑。”

彭博统计的分析师们预测到年底,美元对16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家中超过一半的货币都将升值。

与此同时,对冲基金们也正在押注美元对新兴市场货币上涨。

“长期结构性做多美元的头寸还在那里,”管理95亿美元的Pacific Alternative Asset Management投资总监Sam Diedrich表示,“有很多理由认为美元的强势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对新兴市场。”

联邦利率期货显示,美联储在9月16-17日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周四(9月10日)降至24%,而上个月还有54%。

巴克莱(Barclays Plc)驻新加坡亚太区外汇策略主管Mitul Kotecha表示:“市场只会押后美联储加息预期,而不会消除这种预期。我们不会看到亚洲货币有很大的喘息空间,不仅有来自中国的压力,同时还面临资金持续外流以及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

澳洲国民银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 Ltd.)驻悉尼外汇策略联席主管Ray Attrill表示“加息会构成支撑,若股市遭抛售也会构成支持,或许你真的可以看到美元露出一丝微笑。”

美元涨势背后的奥妙||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1日 21:06 决定美元强弱的因素中,美联储是否加息是次要的。

美元涨势背后的真实奥妙 商业见地网

在刚刚过去的8月,美元指数呈现出整体走弱的态势,虽然8月末的连续反弹使得指数再次回升至96整数关口上方,但是较8月初的98一线位置仍有差距。

不过,纵观主要货币对走势,美元本身并没有指数表现的那般弱,仅仅是对欧元和日元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贬值。 一般而言,美元指数和风险资产呈现较明显反向关系,但是欧元和日元的强势抵减了美元指数受益程度,致使这一内涵逻辑并未在8月体现。

显然,在美联储日趋接近货币政策正常化道路之际,美股等风险资产价格下挫已经说明市场开始提前反映紧缩效应。

只是超低利率和强流动性特点早已使欧元沦为和日元一样的融资型货币,风险资产价格下跌导致前期的套息交易盘平仓,融资资金再回流推动欧元和日元升值。

因此,外汇市场的些许异象并非暗示投资者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方向会停滞或倒退,反而是对联储加息担忧的很好体现。

不过,对冲基金SLJ Macro Partners LLP联合创始人任永力(Stephen Jen)表示,无论美联储能否在不引起市场动荡的情况下成功加息,美元都会上涨,对新兴市场货币尤其如此。

“目前的形势非常奇怪,美国经济继续增长但金融抛售的风险也上升了,这种环境实际上对美元最为有利,”常驻伦敦的任永力9月9日接受电话采访时说。

“美元在多种情境下应该都会得到支持。”尽管市场押后了对美联储加息的时间预期,但推测美联储会收紧货币政策而买入美元的投资者仍在取得收益。

人民币8月11日贬值加剧了投资者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速放缓的担忧,引发了全球股市大跌。此后,美元对大宗商品生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大幅上涨。

分析师预测,到今年年底,美元对除英镑以外的所有发达国家货币以及大多数新兴市场货币都将实现升值。

任永力的分析酷似他的“美元微笑”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在美国经济强劲增长或陷入深度衰退时,美元都会上涨。

虽然在2004年美联储启动上一轮加息周期时美元下跌了,但在第二年,在美联储将基准利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的时候,美元对主要货币上涨了8.7%。

2008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推动避险需求上升,美元再度大幅上涨,彭博美元即期指数涨幅高达8.9%。该指数今年以来上涨了7.1%。

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时点的判断并未达成一致,甚至还有所降低。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显示,联储9月加息概率一度由7月底的40%下降至8月最低时的27%。不过,在喜忧参半的8月非农就业报告公布后,这一概率还是提升至36%。

显然,低于预期的8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17.3万)让美联储在9月选择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下降趋势并未放缓的失业率(5.1%)已落入联储6月时预计的2017年年末降至的4.9%-5.1%区间内,且8月平均时薪稳步回升至同比增长2.2%,这些都为联储在年内加息进一步奠定基础。

期货市场显示,美联储10月加息的概率为46%,12月加息的概率为60%。

事实上,整个七十年代,虽然美国基金利率整体上是上行的态势,但美元指数是下行的趋势;2004-2006年,美联储加息,基金利率上升,美元指数一样无法上升。 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当美国通胀比较高的时候,如果经济增速比较低,比如七十年代的滞涨,此时货币是贬值的。

所以,纵然美联储采取收缩的政策,但美元依旧是贬值,所以美元指数下跌。只有当市场利率大幅超过通货膨胀率的时候,美元才会转强。

知名经济学家如松认为,决定美元强弱的因素中,美联储是否加息是次要的因素,更主要的是美国国际收支平衡。

美元指数上涨,意味着巨额的资金流入美国或美元,是什么让资金如此流动?

这就要分两种情形,第一种是美联储强力加息到非常高的利率,远远超过一般国家的资本投资回报率和本国的通货膨胀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是这种情形,基准利率达到20%,资金自然会回流,美元指数上涨。但这种手段一般是不会采用的,除非通胀非常严重的时候。

第二种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受到以下几点因素所影响: 第一,财政赤字。美国的财政赤字最主要是由军费过高所形成,因为海外驻军过多,军费开支过大,即加大财政赤字,也形成国际收支逆差。

在2015财年的上半年,受个人税收和公司税收增加的影响,美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3%,达到1.4万亿美元,创下至少1998年以来的新高。同期,受医疗支出、医疗补助和其他医疗费用提升11.8%的影响,财政支出增加7.1%。该报告显示。社会安全局比去年同期多花了4%以上。 众所周知,去年和今年,美国佬从阿富汗撤军,在中东打击IS和乌克兰战争中都是出工不出力,军费开支每年缩减了1000亿美元以上(阿富汗驻军每年需要支出1000多亿美元),军费在继续缩减。

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军费占GDP的比例是2.4%(2013年),美国的比例远高于全世界的平均数,所以必须缩减。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称,美国2015年预算赤字或减少600亿美元,预计财政部需要在12月份初期之前上调举债上限。

第二,产业的竞争力,也就是美国的资本投资回报率。美元指数上涨,意味着巨额的资本流入美国,这些资本不可能是在银行吃利息,美国银行的利息现在接近于零。实际意味着美国经济具有比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资本有追逐的欲望。 页岩气革命使得美国的能源自给度不断提升,美国的页岩气比欧亚具有非常大的价格优势,在低能源成本之下,各行各业的资本投资回报率都会提升。

而美国能源自给度不断提升,即压缩自身的贸易逆差,也摆脱了对中东非洲原油的依赖,中东和非洲的原油就会过剩,过剩就会走熊市,触发点就是美元指数上涨。

而美国资本投资回报率高,意味着资本流入,资本流入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制造业会壮大,压缩贸易赤字。 资本流入、摆脱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压缩贸易赤字、制造业不断壮大压缩贸易赤字,这些支撑美元牛市,而不是什么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即便给他加息,加息之后也不过是0.25-0.5%的利率,对国际资本没有吸引力。

不分析美元指数背后的资本流动,仅仅对着一张K线图分析美元的未来,是没多少意义的。 另外,如松认为在三到五年内,美国还会发生新的能源革命,这场能源革命,完全可以带动第三次工业革命。

无论是从鲸油时代进入石油时代,还是从石油时代进入后石油时代,围绕能源展开的各类博弈未曾稍歇,为寻找替代品而进行的技术革新也从未停止。新旧能源时代的转换,必将动摇原有的能源市场格局,建立世界能源市场新秩序,并实质上影响到世界政治经济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分。 回顾近些年的能源技术革新,从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氢能源”再到页岩油气,每一次能源革命都是美国引领。

“在美国所发现的页岩天然气,就像是棒球比赛的第一局,如同网络在1990年的时候那般,现在正是伟大美国世纪的第一局。”对于美国从油页岩中开采出大量页岩油和页岩气的影响,通用电气(GE)前董事长杰克 韦尔奇如是评价。 业内专家认为,美国页岩油和页岩气的开发,使得页岩油气成为国际能源界的“博弈改变者”,预计2020年美国能源自给率将突破85%,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在2035年将达到87%。

“美国正在逐步掌握影响全球石油价格的定价权和主导权,这将严重削弱中东地区能源的战略地位,并深刻影响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格局。”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

“毫无疑问,美国国内页岩油革命的兴起将改变全球原油供应的版图,中东及北非地区对油价的控制能力在削弱,而以美国及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地区将成为全球原油供应的新引擎。”光大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李宙雷如是说。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将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页岩气、核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等新能源都将拥有自己的角色定位。

不过目前来看,石油行业面对的冲击,反而更少来自于新能源,而是非常规能源。 能源成本决定社会总商品成本的一半左右,当美国建立了能源(价格)优势,意味着产业竞争力的优势,加上美国本身就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资本流入美国。

随着美国努力变成一个能源净出口国,几年之后该国甚至可能转变为一个净债权国。就像在“安倍经济学”推出前、经常项目过去持续盈余的日本的日圆一样,这势必也会提振美元。

这才是美元上涨的根本原因,这个趋势是一个长周期的巨大趋势。

OPEC死扛?油价预期价腰斩不改增产策略||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2日 04:54 外媒援引OPEC成员国消息称,即使当前预期油价明显低于此前预期,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也不会改变以增产留住客户、任由市场力量决定油价的策略。

OPEC国家原油合计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出口量占比60%,该组织是影响全球油市的重要力量。去年11月峰会期间,OPEC出乎市场意料决定不为推升油价而减产,促使国际油价全年暴跌近50%,但以沙特为首的OPEC国家坚持不减产。即使上月沙特有减产迹象,伊朗产量还创三年新高。今年以来,油价又跌去约14%,上月一度跌至每桶42美元。油价持续下挫正影响着OPEC对前景的看法。

《华尔街日报》报道提到,一位OPEC成员国的官员称,OPEC目前预计,到今年年底,国际油价在每桶40-50美元,此前该组织预计到年底油价会反弹到每桶70-80美元。一位伊朗官员称,OPEC现在预计,到明年某个时候,市场才会实现供需平衡,油价也才会反弹,未来六个月左右油价还会疲弱。一些官员透露,虽然对油价的前景更悲观,但OPEC不会改变策略。因为如果约束本组织产油,非OPEC产油国就会扩大产量,夺走本组织的市场份额。

OPEC的上述担忧不无道理。上月华尔街见闻文章提到,国际能源观察机构国际能源署(IEA)预计,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会创五年来新高,供应增速会进入疲弱的“瓶颈”期,但由于直到明年美国等OPEC以外地区的供应量才会减少,所以全球供过于求的行情会持续到明年。

就在四天前,继上周俄罗斯副总理表示俄方不会人为减产后,俄罗斯最大石油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 Oil)的CEO Igor Sechin重申不会减产。当天油价大跌近4%,布油一度刷新本月2日以来低位,跌至每桶47.87美元。

彭博新闻社下图展示了俄罗斯和OPEC供应的原油、致密油、油砂和液化天然气约占全球总供应量的一半。

20150911RussiaOPEC marketshare

人民币贬值预期真正能扭转吗?||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1日 21:00 对于一个开放度还不是太大的人民币汇率市场来说,中国央行是有能力真正扭转人民币的贬值预期,短期内并让人民币汇率真正稳定。

人民币贬值预期真正能扭转吗? 商业见地网

8月11日的“新汇改”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对于这次“新汇改”,本来,中国央行的意图就是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就是为了校正严重偏离的人民币在岸价与中间价,但由此引发了全球市场强烈反应及震荡,使得中国央行始料未及。

中国央行不得不出手持续干预在岸人民币市场,并让人民币汇率企稳。但是,全球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反之这种贬值预期还在不断地强化。

而这种全球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不仅表现为国际投资大行一直在预测未来人民币汇率贬值,而且表现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上,就是在强烈的贬值预期下,离岸人民币的价格,与中间价及在岸人民币价格的汇差越来越大。

比如在9月10日前,离岸人民币、中间价及在岸人民币三者之间存在近1000点的汇差,可见,拉近三者汇差成了扭转当前人民币贬值预期中国央行的当务之急。

9月10日(昨天)的人民币中间价报6.3772,比上一个交易日上涨140点,基本响应了中国政府不会继续贬值的背书。

在岸人民币早盘维持在贬值60-80点,但下午三点半左右,汇价急升160点,使汇价由贬转升,最高报价6.3692,升幅达0.12%,收盘小升,报6.3772,正好与当天的中间价相一致。

面对完全贴近自由交易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离岸人民币昨天开市报6.4668,曾跌至6.4828,中午表现平稳,只是到下午3点左右,离岸人民币突然飚升,由6.47水平急升至6.4,并曾高见6.3903,升幅超过700点(或上涨1.09%),创近一个月来新高。

由于离岸人民币升幅远大于在岸人民币升幅,从而使得两者价差由早上约900点,一度收窄至200余点,在岸人民币收市后,两者差价缩小到300多点。离岸市场成交额也比前一个交易日增加30%,近282亿美元。

路透引述交易人士话说,昨天的离岸人民币汇率大升,在于中国大行离岸市场大手笔买入人民币兑换美元。预料这是中国央行授意的,并以此来提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汇价。

这样做既要缩小在岸人民币、中间价、离岸人民币三者之间的汇率差价,严厉打击离岸市场短期套利资金,从而扭转人民币的贬值预期。

其实,从“新汇改”以来,中国及全球金融市场发生的变化来说,人民币的企稳及人民币的贬值扭转已经成了中国央行的当务之急。

因为,只有人民币汇率的重新企稳,才能让当前中国的各项经济政策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才能让这次“新汇改”的国际化进程得到真正的落实。

否则,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一旦形成对中国经济相当不利,也可能造成全球市场的不稳定。

比如,最近中国央行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阻止资金流出中国,无论是对地方钱庄打击,还是对个人及企业以蚂蚁搬家的方式汇出资金到国外等,问题都出在居民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

可以说,只要人民币继续贬值及这种贬值预期不扭转,那么中国央行要阻止这些资金流出中国,其效果肯定是会十分有限的。

因为,只要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得不得到真正的扭转,那么投资者或中国居民都会有办法把其资金转移到国外,从而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量地减少。

所以,稳定人民币汇率,并得真正地扭转人民币的贬值预期

还有,总理最近指出,中国会进一步推进对外改革开放,比如在继开放境外央行类机构投资者银行间债券市场外,下一步还将允许境外央行类机构直接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

年底之前,还将建成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以利于人民币离岸市场更好地发展。

其实,这些措施都是为中国年底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款(SDR)货币篮子铺路。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最为重要的一步。

当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正式开通,离岸与在岸市场连接起来了,那么两地人民币的汇率差价收窄就十分必要了。

所以,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及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真正扭转就成了这些政策落实的基本前提。

另一方面,“新汇改”之后,估计中国决策都才会真正地理解到人民币汇率稳定及扭转人民币贬值预期的重要性。

如果这样,对于一个开放度还不是太大的人民币汇率市场来说,中国央行是有能力真正扭转人民币的贬值预期,短期内并让人民币汇率真正稳定。

从昨天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汇率变化就已经看到这种端倪,所以国内投资者及民众也得密切关注其政策之变化,及这些变化可能对国内外市场的影响。

本文作者:易宪容

经济学人:中国经济停滞论不可靠||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1日 22:47 《经济学人》中国经济2015主题论坛11日在上海举行。当天该杂志发布首份关于中国商业的特别报告称,中国正经历“第四次创业浪潮”,私营企业将成为经济转型新的增长点。

当今中国正经受股票和货币市场的动荡,面对“中国经济停滞”、“经济奇迹是国家大规模计划产物”等论调,该报告通过汇率、体量等数据研究,论证这些质疑是不可靠的。

创办于1843年的《经济学人》是全球阅读量最大的时政杂志之一。这份报告包括关于改革创新、制造业、私营企业等多方面的研究类文章,深入探究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状况,以及新的发展趋势。

“中国已从国家主导的经济转型为市场主导的经济。”报告指出,私营企业是这一转型的主要引擎。目前,中国私营企业贡献了GDP的约三分之二,他们一直是变革者、风险承担者,以及充分利用当前新科技潜力的真正创新者。

《经济学人》中国财经主任兼上海分社社长范思杰表示,“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速跌至两位数以下,但即使年增长5%的实际经济产出也高于2007年14%的增长率,因为中国的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

报告称,2008年以来,中国私营工业企业的产出平均增长18%,在资产收益方面,私营企业的效益率也要远远高于其他类型企业。中国能否顺利度过当前的经济风暴,很大程度取决于私营企业的韧性和活力。

数据显示,目前在全球最大互联网企业中,中国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5家企业进入前十。尽管最近困扰较多,中国的私营企业依然前景光明。

全球去杠杆中国怎么办?||金融界股票||###||2015年09月11日 21:04 针对强力疯狂去杠杆的大趋势,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投资者都要认识到去杠杆趋势不可逆转,去杠杆阵痛难以避免。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状况仍在预期之内。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增速预计将保持在7%左右,并且这一状态可能持续4到5年的时间=。

对于过去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楼继伟先生头脑非常清醒。他说,中国过去依靠政策刺激取得了9%到10%的增速。

但这是不可持续的,也超出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并导致产能过剩和库存大量增加,必须逐步消化产能和去库存,这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从消化过剩产能上看,目前进展不乐观。这些过剩产能和库存,归根结底还要依靠中国经济保持一定增速来消化,即在经济较快速发展中解决。

目前在消化产能上也已经有一些思路,比如:在国内进行企业或者产能兼并重组;将过剩产能向国际上其他地区输出等。思路都非常正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

楼继伟先生关于“今后5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等观点引起与会人员以及国内较大反响。

他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普遍启动了去杠杆进程,但中国则从2009年到2010年开始了快速的杠杆化,并实现了10%左右的经济增速,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50%以上。目前中国也进入了去杠杆阶段,经济增速降至7%左右。

其实,新兴市场都在面临史无前例的疯狂去杠杆风险。原因在于美联储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实施了几轮量化宽松,并且把利率降低到接近零。

美元大幅度贬值。使得资本开始大举流入新兴市场包括中国,推升新兴市场经济金融泡沫,提高了新兴市场的杠杆率。

今天,美联储进入加息预期,美元升值等因素,必然使得资本开始由新兴市场反流至美国,全球开始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去杠杆,这是引发全球市场动荡和中国出现问题的根源之一。

关键还在于新兴市场去泡沫、去杠杆带来的金融风险。仅从中国大陆来说,以应对金融危机为名拼命加杠杆的结果是,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巨大,债务性融资爆棚,特别是周期长、回报低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急剧增长。

债务性融资的提供者大多是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这些债务实质是银行的贷款等形式的债权。

而银行债权背后是居民存款债务支撑的。一旦银行等机构这些债权不能按期偿还,或者形成呆坏账等不良资产而难以收回,那么存款刚性支付缺口就会凸显出来,就将引爆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风险最终引爆金融风险。

这个金融风险是加杠杆时期种下的隐患祸害,这个风险隐患又是通过去杠杆引爆的。这也就是美国经济每次向好,美联储每次进入加息通道,都会引发世界经济金融动荡特别是今天被称作类似于新兴市场体金融风险的原因。

中国目前地方性债务问题、房地产泡沫风险、产能过剩隐患等,都是金融危机后加杠杆造成的。

无论是房地产、地方性债务,还是产能过剩,背后压的都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权。

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与受美联储加息诱惑造成国际资本撤离包括国内资本“出逃”,仅这两大因素叠加在一起,就不排除给中国经济金融带来大麻烦,造成较大风险隐患。

在这个疯狂去杠杆时期,任何逆周期加杠杆的做法都无疑于自杀。比如:中国股市狂加杠杆的疯涨行情风险是罕见之大。可以说,国家试图强力救市的效果并不如人意,而且较大负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思想认识,即:这次疯狂去杠杆是全球性的,既不是哪个地区,也不是个别国家的事情。

针对强力疯狂去杠杆的大趋势,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投资者都要认识到去杠杆趋势不可逆转,去杠杆阵痛难以避免。

认清这个大趋势后,拿出智慧,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包括利率、汇率、货币自由流动等手段,将冲击和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从国家层面来说,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持经济稳定和合适合理的增速,特别是必须扭转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态势。经济有效有质量有一定速度的增长是化解去杠杆风险的最佳措施和出路。


原文链接:https://015098350.com/58745.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06 14:34:59  回复
的可能性仅有28%,这表示市场上认为几天后出现紧缩措施的人变少。9月加息面临诸多障碍 总的来说可能性不大目前,综合各方意见来看,联储在9月加息可能过于仓促,加息进程仍面临多种障碍,可能致使联储暂缓加息举措。首先,联储加息可能对当前尚处于敏感时期的世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06 21:05:23  回复
果历史告诉我们些许教训的话,那就是金融上的相互影响无处不在、并且直到来 不及时才会显现。在俄罗斯1998年债务违约、次贷问题、以及亚洲金融危机中,金融混乱的蔓延效应均远远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06 14:50:21  回复
受访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值显示,美国商务部2015年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同比料上升0.8%,2016年同比料上升1.9%,2017年同比料上升2%。6月份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对上述增幅的预测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