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个农村因交通问题掉队!”
2015年9月,贵州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三年来,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如火如荼,成效斐然。截至2016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今年底将实现100%建制村通公路。
今年是贵州省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收官之年,年底将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贵州将成为全国第14位、西部第1位实现全省建制村公路“村村通”的省份。
“以前恼火得很啊!拉一车水果出去,新鲜果子都被抖坏了!”说起通村路,锦屏县龙池多彩田园的种植大户陈奇胜很有感触。
连通龙池多彩田园的敦寨至新化农村公路,是整个园区经济发展的命脉。以前路不通,陈奇胜种植的蜂糖李的销量饱受影响。如今路修好了,拉水果的卡车十几分钟就可以转道高速路送进贵阳城区,水果损伤率很小。来村里体验采摘的游客们越来越多,果农们的收入跟着水涨船高。
发展前景越来越好,老陈决定追加投资,扩大果园的种植规模。
如今的贵州,像老陈这样踏上“小康路”的村民越来越多。
2015年9月,贵州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2016年6月起,贵州启动实施农村公路“品质工程”行动计划,着力提升农村公路的建设品质。如今,让人惊叹的不仅是贵州农村公路里程数额的巨变,还有那些通村公路的品质。
农村公路量与质同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如虎添翼”。路通了,先进的文化、科技、教育将走进村寨,为山区教育播撒希望;路顺了,打通了“绿色”黔货穿山越岭走向世界的“最后一公里”,为“贵州农”换来真金白银,特别是打通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8月初,全国各地饱受热浪袭击。随着大量“避暑游”旅客涌入贵州,许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精致山村也跟着火了一把。
展开全文
但如果没有进村路,这些乡村也许就热不起来。
“隆里很美,很漂亮!从县城过来的那段路也很漂亮!”在黔东南州锦屏县隆里古镇游玩的向霞,对刚刚走过的进村路赞不绝口。那条路,恰好是贵州农村公路建设的品质示范工程之一。
如今的贵州,通村路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
今年,贵州将新改扩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年底将累计新改扩建农村公路超过8万公里,打通连接乡村的“毛细血管”,实现21817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确保年内所有建制村通客运的目标。
农村路范围广,数量多,为了保障群众的出行安全,全省还加强县、乡道和通客班车线路村道上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安全隐患重点路段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实施一批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保障建制村至少拥有一条安全可靠、顺畅通行农村客车的硬化路。
此外,贵州还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梳理当前已不适应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发展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保证落实管理养护责任、资金、人员,促进管理养护工作正常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加大“农村公路数据中心”建设力度,以黔东南州作为全省农村公路数据中心建设试点,抢抓全省实施大数据战略机遇,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决策科学化、养护管理信息化、预防性养护常态化,破解农村公路养护里程长、养护作业多样化、技术复杂化等问题,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转型升级。
州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车购税,交通运输部根据规划内的建设类别实行定额补助。由于地方财力困难,全省农村公路新(改)建项目受投资限制,技术标准不高,建成的农村公路防洪抗灾能力非常弱,后期养护成本较高。
为破解农村公路建养资金不足这一难题,贵州实施了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政府采购服务模式,纳入“十三五”规划的项目打捆,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社会资本,由中标的企业承担项目的资金筹集、建设以及后5年的养护工作,政府依据项目建设及养护的绩效评估情况,支付“改造+养护”费用,服务期满后,公路交还地方政府。这一模式,改变了建设与养护分开实施的方式,企业出于后期养护成本考虑,会主动提高项目建设质量,规范施工行为,做到“建一条、养一条、能持久”,推动了农村公路由“走得了”向“走得好”的转变。
农村公路穿过美丽村庄。
湄潭茶海27度景区彩色沥青通村公路。燕春 摄
打通群众致富的小康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由贫困山区农民率先喊出的朴素口号之所以流行至今,就在于揭示了通达的交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一条路可以带动一个村的产业,可以让老百姓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
“周末或节假日的时候,简直忙不过来!”锦屏县敦寨镇雷屯村的农庄老板朱守林向记者“诉苦”,今年以来,农庄接待游客量大增,店里用工忙不过来,他还从村子里请了临时工帮忙。
火热的生意,是由新建成的隆里至新化农村公路带来的。2013年,退休后的朱守林刚开山庄时,冷清的生意让他无数次想放弃。如今,尴尬局面被打破,“每年能够卖出5000多斤稻田鱼,平时每天10来桌、周末有20多桌客人,生意出奇的好。”
火爆的农家山庄市场,让雷屯村的很多百姓看到了商机。今年上半年,同类型的山庄又多了四五个。客源多,消费旺,生意自然红火。
“路修好了,客人自然就来了。”朱守林说,以往省道202穿村而过,从黎平县到雷屯村差不多1个半小时。但随着锦屏县2017年建成新化到敦寨(途经雷屯)全长12.2公里的三级公路,同样的两点一线,直线距离没变,可在时空距离上,却足足缩短了40分钟。
朱守林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的营业额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收入,到今年底,自家的收入有望翻上一番还要多。
农村路就是小康路。“最后一公里”通了,黔货出山从此一路无忧,农村群众受益良多。
仁怀市坛厂至鲁班县道是贯穿坛鲁农旅一体化示范园区的旅游通道,同时也是全省第一条建养一体化合作模式成果,覆盖坛厂、鲁班2个街道2个建制村17个村民组1632户7650人,为综合打造总投资1.7亿元、占地面积2800亩的“神采八卦迷园”景区提供了有力支撑。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和优质的环境配套,实现了景区跨越式发展,景区新增就业岗位1200多个,每年拉动经济增长超过7000万元(仅工资性收入就超过2600万元)。沿线开办的农家乐、农村客栈、候鸟式公寓等附属配套旅游产业超过70家,形成了“交通+旅游”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仁怀市堡上至新房通村油路,是助推长岗镇蔺田村(贫困村)全面小康的产业路,覆盖蔺田村4个村民组256户1186人。2016年6月道路交付使用后引发了回乡创业热潮,成为村里的脱贫致富路。公路辐射区发展了10000亩经果林、10000亩中药材、600多亩有机蔬菜、400多亩杨梅等产业,农村淘宝、金融服务网点、农家超市、培训中心、农村公路服务站、运动场、中医馆、游泳池、农村书屋等建设方兴未艾,“交通+扶贫+旅游”模式在贯彻落实大扶贫、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大生态“五大行动”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实现了数据经济、旅游经济、绿色经济、康养经济的融合发展。
“远看山水美如画,近赏庭院处处景。”在广袤的黔中大地,农村公路所到之处,一座座各具特色的美丽小城镇正蔚然成景,一幅幅“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美丽和谐”的贵州新农村画卷,傲娇地展现在中外游客眼前。路通了,客商来了,产业兴了,村民富了,乡村美了。“以路兴镇、以路兴村”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
【数说交通】
2016年农村公路建设新突破
■2016年底,全省农村公路达到16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达到10.1万公里,沥青(水泥)路里程达到7.8万公里,实现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港口码头等的顺畅连接。
■全省建制村通客运率超过95%。农村客运网络不断完善,农村货运蓬勃发展,“外面的资源进不来,里面的成果出不去”即将成为历史。
■目前,全省已有70个县(市、区、特区)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
■截至2016年12月底,贫困地区农村公路投资已完成186.057亿元,占全省完成投资额的86.7%。
■据测算,“三年会战”期间,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公路投资将达到310亿元,占整个“三年会战”任务的77.5%,必将对全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致富故事】
让农民致富不再山高路远
盛夏,道真自治县阳溪镇阳溪社区火烧园蔬菜基地里,一望无际的花椰菜,葱翠喜人。四通八达的沥青(水泥)路上,农用车往来穿梭。
“以前路不通,在山里采点药材、竹笋,要肩挑背扛到5公里之外的集市,不管价格高低都得卖。”提起曾经的坑洼路,阳溪社区村民勾明其不停摇头。
阳溪镇平均海拔1300米,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以火烧园为代表的大部分山区过去车辆进不来,农特产品出不去,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阳溪镇生态环境优越,十分适宜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但由于运输难、成本高、收入低,群众调整结构发展新兴产业的积极性根本调动不起来。”阳溪镇党委书记韩忠伟说,“2016年,县里实施小康路建设,火烧园的路通了,外地的客商来了。有企业带动,群众种菜的积极性也高了。”
路随产业转,产业因路兴。目前,阳溪社区火烧园采取“客商+基地+订单+农户+村集体经济”模式,建成蔬菜产业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辐射带动农户种植花椰菜6000余亩、辣椒6000余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11000亩,构成了从南丫到新龙台一线的生态蔬菜种植示范园区。
【记者手记】
8月的周末,记者陪同外地来的大学同学前往遵义市苟坝会议会址,感受多彩贵州的红色文化。一路上,走过笔直平坦的高速路,穿行在宽阔平稳的农村公路,同学一路赞叹。
前往枫香镇苟坝村的途中,经过花茂村。阳光下泛着黑黝黝光亮的农村公路边上,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大棚蔬菜,别致的民居院落。一路上,外地牌照的车辆络绎不绝。
“路好,收好果蔬装车后,直奔遵义城区市场,方便快捷。”“菜贩子”李兵拿着刚摘的黄瓜咬了一口,乐呵呵地说:“不拖货的时候,我就把妻儿带来这里玩,烧烤,骑车,放松放松。”
“知道贵州近几年发展好,但没想到农村的发展这么好。”从花茂村往苟坝会议会址,沿途好光景让同学一路“惊讶”。是啊,贵州农村经济的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贵州交通功不可没。
今年底,贵州的每一个村都能够实现农村公路通达和客运班车的全覆盖,到2019年,全省每一个村民组都将实现沥青水泥路的通达,让广大农村群众出行方便,搭上发展快车,迈向康庄大道!
文章来源:西部开发报
作者:米雪连
编辑:龙思任
审核:李黔刚
发布于 2022-09-01 21:38: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