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经济工作不会抓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

■刘发安

乡镇干部作为基层政权的执政骨干,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一线,在联系群众、服务民生、维护稳定等方面做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形成和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群众工作方法和宝贵经验,为基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党在基层政权的长期稳定稳固提供了遵循示范,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一些乡镇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时,仍然存在联系服务群众主动意识不强、全心全意解决群众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创新性创造性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不多、及开展群众工作机制尚未进一步健全完善等困难和问题。

难点在哪

开展群众工作的积极性“难”提高。伴随着社会转型、发展多元、矛盾凸显等现实情况,党性宗旨和个人得失、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方面,长期存在博弈性思维,对“群众利益至上”这一主体利益拿捏不准。个别乡镇干部甚至认为,“同样是乡镇干部,同样是开展群众工作,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活得那么轻松自在,而自己却忙忙碌碌,5+2、白加黑,加班加点、吃了力还不讨好?”以群众为本的思想防线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加之极少数乡镇干部思想被享乐主义浸染较深,乡镇干部群众工作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不懂经济工作不会抓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

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难”创新。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群众工作传统模式未能走与时俱进之路,缺少创新性思维。在一些地方、一些乡镇干部身上,一定程度上存在多年一成不变的老经验、老模式联系群众、解决群众问题。这些经验模式有其可借鉴之处,但在利益诉求盘根错节、基层人情关系复杂、各项变革日新月异的情形下,要在群众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到未雨绸缪、游刃有余,把联系群众的工作做实做细,将服务群众的路径探清探明,更需要强化和推动与时俱进思维的锤炼。另一方面群众工作搞起了“形象工程”。少数乡镇干部做群众工作习惯于等上级布置、看群众反应,缺乏主动开展群众工作的动力和激情,缺少超前谋划群众工作和思路,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而满足于面上不出群体性事件、不出关乎本人切身利益的问题。

开展群众工作的机制平台“难”拓展。乡镇干部群众工作意识不强、思路不多、成效不大,关键在于长期以来健全完善的群众工作机制平台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些虽然部分建立起来,活动也开展了不少,但终究没有长期坚持下去而付之东流,或半途而废,或浅尝辄止,群众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干部没有得到扎扎实实的锤炼。一是服务平台不多。乡镇干部群众工作开展得好不好,其平台和渠道十分关键。走访调研中发现,有些干部想到一线去做点事,却因为不知道怎样下去、或下去了如何开展活动等而显得有心无力。一些乡镇干部在接触群众的时候,仍然存在“不懂做、不愿做、不敢做”群众工作的畏难心理,具体体现为“接触群众没有路子,面对群众没有语言,服务群众没有方法”。这些既有干部个人能力素质因素,更与基层普遍缺少乡镇干部开展群众工作的平台和路子密切有关。乡镇干部接触群众的路子不宽不畅,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载体不多不实,客观上影响了干群间交往交流的频次和质效;二是服务内容不实。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事项并非群众所急、群众所求、群众所盼。一些乡镇干部甚至认为“群众工作就是节日期间送点米、送点钱”、平时“下去转一圈,写个调研报告”;三是考核机制缺位。一些人认为,乡镇干部的主业是发展乡镇经济,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在上级开展的各样考核排名中博得头彩才是“硬道理”。甚至有少数乡镇干部认为,群众工作做得再好,群众再怎么拥护,经济工作、尤其是招商引资工作抓不上去,离岗、转岗都极有可能“被兑现”。因此,针对群众工作成效的全方位考察考核,没有真正受到应有关注和高度重视,缺乏将乡镇干部群众工作的成效考察考核纳入年度干部考核范畴、考核结果与干部选用挂钩的体制机制。

提升之径

重视乡镇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培养,强化乡镇干部党性宗旨意识养成,构建乡镇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培养长效机制,建设高素强能的乡镇“好干部”队伍、推进基层长期和谐稳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探索实践。

展开全文

打造“三个课堂”,以教育引导促服务意识养成

“授之以鱼,足解一日之饥;授之以渔,足食终身之鱼。”乡镇干部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应从长效教育引导抓起。

打造理论教育“微课堂”。利用手机短信、微信易信等新兴媒体,以乡镇干部自身不足为“订单”,有针对性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涉及乡村相应业务知识植入新媒体,打造乡镇干部理论教育“微课堂”。

打造示范教育“活课堂”。紧密结合乡镇特色和乡镇干部岗位具体业务需求,通过定向高校、联动省市县(区)委党校、用足本地红色教育基地资源、争取发达地区富裕乡镇干部结对子“传帮带”等形式和途径,打造一线实境课堂,引导乡镇干部身入现场学、围绕问题学,夯实其“了解社情民意、协调不同利益群体关系、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群体事件”的理论功底。

打造认知教育“心课堂”。着力构建上一级领导干部与乡镇干部“一对一”或“多对一”谈心谈话机制,并将群众工作开展情况纳入谈心谈话重点内容,通过谈心谈话形式建立起上下级常态化沟通交流群众工作开展情况的桥梁纽带,动态掌握乡镇干部开展群众工作进度,以此深化对其群众群体及群众工作重要性的深层认知和理性接纳。

筑牢“三大平台”,以载体建构保实干能力提升

能否扎实服务群众,有无平台是关键。群众工作能力培养,需要同时筑牢“人”、“道”、“民”三个平台,不断推动群众工作常态长效开展。

筑牢“人”平台,确保群众工作开展承接延续。当前,乡镇一线“人少事多”是不争事实。如何确保干群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一茬接一茬,服务群众的行动绵延接续、后继有人,既需要站在长远高度考量,更需要立足实际,扎实推进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逐步改善乡镇干部数量与质量结构,尤其在领导班子选配上,要综合考量群众工作因素,确实把熟悉群众情况、掌握群众工作方法、群众口碑普遍较好的干部从幕后推到前台,予以重用。同时,拓宽来源渠道。以县(区)为单位,在本区域乡镇范围内对乡镇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调剂使用,及时进行人员招录补充,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合理梯队,确保群众工作开展人手充足。

筑牢“道”平台,确保联系服务服务群众渠道多样。一方面构建多样化服务平台。按行业类别在乡镇和村(居)统一就近就地设置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乡镇干部进驻便民服务中心轮班机制,同时强化轮班考勤和服务质量考核,切实解决乡镇干部怎么下去、去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同时畅通群众向上反映问题的受理反馈路径,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提升乡镇好干部综合素质,实现公仆价值与党政形象双赢。另一方面实行群众工作项目化运行。针对服务半径过大、基层党员干部和服务对象比例失衡等问题,乡镇干部可以整合部门业务资源,结合“三农”、计生、社保等具体民生实事,用足对群众的相关奖补举措,创新实施集“部门申报、市县备案、组团帮办、定向奖补”等多个流程于一体的群众工作项目,把开展群众工作的具体行动融入到服务群众的具体事项之中。

筑牢“民”平台,确保群众工作开展始终围绕民需民求。乡镇干部作为基层一线的排头兵,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群众之最需的“慧眼”,显得尤为重要。一要经常性开展面对面交流。乡镇干部需放下官架子,主动走近群众群体,到群众中间了解其所急所需,认真听取群众呼声,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二要坚持决策制定面对面。乡镇党委政府在制定本乡镇各项落地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利益群众群体的“最需”因素,确保各项决策最大限度符合乡情、契合民意;三要做到化解矛盾面对面。乡镇虽小,矛盾不少。对此,乡镇干部更应主动作为,认真探索与群众交往处事之道,通过和风细雨的换位思考,逐步理顺群众情绪,努力把广大群众“最需”与现实矛盾解决在一线,化解在萌芽状态。

不懂经济工作不会抓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

构建“三项机制”,以强化管控促严实服务落地

构建群众工作综合分析研判与绩效分类考核机制。按照乡镇干部具体分工及站所具体职能,对年度所承担的关涉教育、计生、社保、信访等民生实事,进行年初目标预定与年终落实情况两相比对,综合研判工作质效,对结果开展综合分析研判,并赋予相应权重,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同时,把对群众工作的考核考察融入乡镇班子成员具体分工之中,并与站所工作人员职责业务直接对应,在此基础上,按行业分类别在乡镇之间开展同一职级干部群众工作成效横向考核,适时对群众工作绩效展开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调整、评先树优的参考依据。

构建服务对象参与乡镇干部群众工作成效检验机制。对群众工作成效的考核,既要满足群众的“话语权”,又要注重群众口碑检验。通过定期开展乡镇干部与群众尤其是广大服务对象面对面质询活动,主动把群众请进来当考官、当评委、当质询员,请他们对乡镇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现场点评;同时,畅通群众检举反映乡镇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现象的渠道路径,敦促乡镇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能“有所顾忌”,时刻心存敬畏,把服务群众工作做好做实。

构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联席单位联动督查乡镇干部群众工作机制。组织部门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单位,是各级组织部门有效开展干部监督预警的综合性平台。确保群众工作有成效,需要在成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基础上,有的放矢开展群众工作督查督导。一方面设置提醒清单。通过聘请群众工作监督员,定期上报信息,及干部监督联系单位督查了解等形式路径,全方位了解掌握乡镇干部在“走读”、服务民生及思想、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日常考察、专项考核、年度考核及群众反映等渠道收集的相关群众工作的信息,定期设置“乡镇干部提醒清单”,通过信函、关爱短信等形式,及时发送给乡镇党政“一把手”和干部个人,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要求限期整改。另一方面开展联谈。综合群众工作监督员上报信息及“乡镇干部提醒清单”反馈整改落实情况,在乡镇班子成员、站所负责人及新录用公务人中定期开展干部监督联席单位联谈活动,对拟提拔的乡镇干部、整改结果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全面了解乡镇干部参与群众工作的思想动态,强化谈话监督预警功能,倒逼乡镇干部从严从实从快提升自身群众工作能力。

(作者单位:中共洪泽县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s://015098350.com/57739.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26 02:57:16  回复
子,主动走近群众群体,到群众中间了解其所急所需,认真听取群众呼声,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二要坚持决策制定面对面。乡镇党委政府在制定本乡镇各项落地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利益群众群体的“最需”因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25 21:52:35  回复
别在乡镇之间开展同一职级干部群众工作成效横向考核,适时对群众工作绩效展开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调整、评先树优的参考依据。构建服务对象参与乡镇干部群众工作成效检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26 02:42:33  回复
分工之中,并与站所工作人员职责业务直接对应,在此基础上,按行业分类别在乡镇之间开展同一职级干部群众工作成效横向考核,适时对群众工作绩效展开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调整、评先树优的参考依据。构建服务对象参与乡镇干部群众工作成效检验机制。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25 19:23:43  回复
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载体不多不实,客观上影响了干群间交往交流的频次和质效;二是服务内容不实。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事项并非群众所急、群众所求、群众所盼。一些乡镇干部甚至认为“群众工作就是节日期间送点米、送点钱”、平时“下去转一圈,写个调研报告”;三是考核机制缺位。一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