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2个月后鸡饲料价格走势-鸡饲料价格走势图

文|赵恬 来自农博网 

由扑克投资家整理,转载请注明

豆粕、玉米半年行情

豆粕半年报:豆粕价格走势被“需求”撞了一下腰

2015上半年,国内豆粕市场可谓被市场需求“撞了一下腰”!整体呈现弱势特征,价格基本保持持续震荡下跌趋势。第一季度豆粕价格运行趋势为:先抑后扬再下行。遭受了春节前外盘以及养殖业“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压,尽管节后因企业高调备货出现一波短暂的高速上涨行情,但因需求不振市场再度回归震荡下跌趋势。第二季度因供需基本面疲软,豆粕价格一度跌破8年来历史最低点。临近7月,伴随着美国天气炒作带动了市场的触底反弹。总而言之,供应宽松、需求不振、外盘重心下移及天气炒作,共同演绎了豆粕市场的的涨跌节奏。下面,农博饲料小编将对上半年豆粕市场进行分析及下半年市场展望。

一、上半年国内豆粕价格及销售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上半年豆粕现货价格走势。截至6月30日,国内豆粕日成交均价约为2560元/吨,较年初下跌610元/吨,跌幅23.8%。整体走势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1月至2月初的持续下跌阶段】豆粕均价自年初的3170元/吨跌至2月初的2850元/吨,跌幅达10.1%。影响此阶段的三个原因为:南美大豆种植情况良好,美豆出口受限,打压国内外豆类市场;大豆集中到港,国内供应宽松;养殖惨淡,饲料企业产销受限,豆粕消费低迷。尽管美豆出现阶段性小幅反弹,但厂家基本维持跟跌不跟涨的定价模式;个别厂家豆粕实际成交价格甚至跌破2800元/吨。

【2月中上旬至3月初的快速上涨阶段】豆粕均价自2月初的2860元/吨涨至3月初的3110元/吨,涨幅8.7%。影响市场运行因素主要围绕节日效应展开,尽管饲料企业春节备货推迟近半个月,由于油厂现货库存偏低,致使豆粕价格节前呈现小幅攀升走势。与此同时,国外利好消息频频出现:巴西天气影响大豆产量数据调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给予豆粕市场提振作用明显。

展开全文

【3月至6月中旬的震荡下跌走阶段】豆粕均价自3月初的3110元/吨跌至月底的2930元/吨,跌幅20.6%。5月之前跌势较为缓慢,尽管需求不振,由于进口大豆到港船期延迟、五一节前备货及巴西罢工炒作,国内豆粕价格跌势放缓,部分地区出现小幅上涨。5月份开始南美大豆大量到港,油厂开机率维持高水平,而饲料需求相对疲弱,使得豆粕供需趋于宽松,导致现货价格大幅回落,跌破8年来历史价格最低点。

【6月中下旬至6月底的持续上涨阶段】豆粕均价自6月中下旬的2470元/吨涨势月底的2560元/吨,涨幅3.6%。本阶段的上涨得益于美国降雨引发的天气炒作,导致美豆快速上涨,带动国内豆粕价格触底反弹。

从豆粕成交方面可以看出,上半年豆粕出货情况一般,1-4月成交明显好于4-6月。企业备货依旧买涨不买跌,由于生猪存栏偏低,豆粕饲用需求低迷,饲料企业保持豆粕库存时间基本是7-10天。后面将会详细分析豆粕需求情况。

二、影响上半年豆粕市场运行因素分析

影响上半年豆粕市场运行因素颇多,在国内养殖业尚未恢复、饲用需求低迷、供应宽松及全球大豆丰产的利空大环境影响下,国内豆粕市场走出了一条低迷之路。下面农博饲料小编将从:全球大豆基本面影响及国内上下游产业链等方面分析上半年豆粕市场影响因素。

1、全球大豆供应格局宽松利空市场

从全球大豆供需格局来看,根据美国农业部6月报告,由于2014/1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前二名的美国和巴西产量均刷新了各自的历史最高纪录,导致全球大豆结转库存达到历史新高的8370万吨,同比升幅为25%,前五年度的均值仅为6071万吨,这意味着2015/16年度的去库存压力要高于往年。2015/16年全球大豆产量预估在3.1758亿吨,相比于往年,仅略低于上一年度的峰值3.1825亿吨(降幅为0.2%)。从库存消费比来看,自2012/13年度以来形成的增长趋势,因此预计在天气没有发生极端变化的前提下,2015/16年度仍维持偏松的供需格局,这也对我国豆粕市场的整体大环境带来利空影响。

2、国内供应宽松

上半年豆粕市场疲软走势的一大主因就是供应面宽松,这也是进口大豆量逐年增长的结果。2015年1-5月,我国进口大豆总量约为2703万吨,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高于五年均值。特别是年初创历年来1月大豆进口量历史最高值,这也是造成年初豆粕价格下跌的一大主因。随着南美进口大豆集中到港,近几个月市场供应十分宽松。据业内机构预测,6月大豆到港量在790万吨附近,7月仍是进口高峰期,超过800万吨的大豆到港量,8月进口量初步预估为750万吨,三个月总计2400万吨左右的大豆供应量,远远高于去年同期。

庞大的大豆到港量导致油厂大豆库存持续攀升。截至6月底,全国主流油厂大豆库存量约在370.38万吨,较年初的302.85万吨增长22.3%。大豆供应量的增加刺激了油厂开工率,截至26周,全国各地油厂大豆压榨产能利用率(开机率)已经提升到54.48%,图中也明显可以看到涨幅之快。庞大的大豆供应量、高企的开机率决定了豆粕库存的增长;截至26周,国内主流沿海地区油厂豆粕库存约为73.39万吨;未执行合同量约为347.6万吨。可以看出,豆粕库存在6月开始呈现明显涨势;由于近两年豆粕价格波动较大,油厂为了规避风险实行基差甲乙为主,导致未执行合同量的持续高企。

3、需求面疲软

造就上半年豆粕市场如此低迷的“罪魁祸首”就是养殖业。作为豆粕需求的下游,国内养殖业在2015年一季度依旧保持低迷状态,尽管3月开始猪价出现明显上涨,但生猪产业持续保持去产能化,对豆粕饲用消费需求限制也是毋庸置疑的。

俗话说得好:需求才是王道!这句话用在目前的豆粕市场再合适不过。豆粕价格之所以一跌再跌,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生猪养殖行业低迷导致的豆粕饲用消费下降所致。尽管最近猪价上涨,但生猪产能仍旧偏低。据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5月份全国生猪存栏38615万头,比上月减少0.2%,比去年同期减少9.8%;能繁母猪存栏3923万头,比上月减少1.2%,比去年同期减少15.5%。算下来,生猪比去年少了近4200万头,饲料需求下滑也是必然趋势。不过从猪粮比走势来看,随着猪价的持续上涨已经突破6:1盈亏点。能繁母猪存栏过低,生猪产能持续淘汰,是现阶段猪价大涨的主因。猪价大涨,不少养殖户开始补栏,预计第四季度生猪存栏将持续恢复,届时,豆粕饲用需求将有所改善。

预测2个月后鸡饲料价格走势-鸡饲料价格走势图

玉米半年报:“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玉米市场堪忧啊!

2015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走势先扬后仰,呈现旺季不旺的基本走势。第一季度因玉米临储收购量惊人,3月引发玉米价格快速上涨。受到国储库存高企及下游需求低迷压制,在临储玉米收购结束后,玉米价格受临储玉米拍卖成交低迷影响。同时,大量进口高粱、大麦及玉米到港,给予需求本就低迷的国产玉米又一打压,企业调整配方、进口配额等风波纷纷来袭,第二季度玉米市场陷入震荡下跌通道。

一、上半年国内玉米价格行情回顾

截至6月30日,国内玉米日均价约为2400元/吨,与年初基本持平,较上半年高点跌30元/吨。从上半年玉米价格的基本走势可分为3个阶段:

【年初至2月中下旬的震荡整理阶段】1月东北玉米受临储收购支撑,价格坚挺。华北市场则与之相反,因供应量充足导致行情疲软。销区市场玉米价格则受到下游养殖业低迷影响,饲用需求低迷,用粮企业采购谨慎,玉米价格弱势运行。春节前后,部分企业开始备货,带动一定需求量,玉米价格开始回暖,价格呈现缓慢的小幅上涨迹象。截至2月底,全国玉米均价约为2311元/吨,与年初基本持平。

【3月的强势上涨阶段】3月初开始,在收购加速的推动下,农户手中余粮迅速减少,同时带动部分贸易商的积极性,产区基层粮价出现上涨,由于上一年度出现的临储大量收购导致阶段性粮源紧张,东北玉米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受东北临储持续攀升吸引,华北玉米外流量再次回升,余粮剩余有限,当地贸易商及企业也多看涨后市。销区玉米市场同样受到东北临储收购影响,在3月初开始快速上涨。北方港口受东北玉米临储收购带动,导致港口余粮持续减少,价格随之上涨。南方港口涨势虽不及北方,主要由于玉米饲用消费受限,不过依旧受到临储带动。截至3月底,国内玉米均价约为2430元/吨,较月初大幅上涨近120元/吨。

预测2个月后鸡饲料价格走势-鸡饲料价格走势图

【4月至6月的震荡下跌阶段】随着玉米临储收购逐步收尾,政策性拍卖、补贴及下游消费低迷的影响,4月国内玉米市场整体小幅弱势震荡走势为主。5月国内玉米价格呈现小幅震荡上涨趋势,主要由于东北产区临储收购量历史新高,致基层粮源见底;而振幅顺价拍卖玉米,结果并不理想,导致产区玉米价格出现上涨,港口玉米价格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不过由于进口替代品大量到港冲击玉米价格,且玉米饲用消费并未转暖,导致销区玉米价格走势平缓。6月市场呈现持续下跌走势,一方面来自国内下游需求低迷的打压,另一方面是因为进口替代品及玉米大量到港,用量企业大量替代玉米。

二、影响因素分析

要说影响第一季度玉米市场走势的因素完全是政策,的确情理之中;但第二季度市场逐渐由政策是转向市场化,影响因素围绕:进口替代品、下游需求等。而临储拍卖在政策性补贴出台后,成交也依然清淡。下面小编将详细分析:

1、政策性影响

2014/15年度玉米临储收购总量8279万吨,较上一年度减少1360万吨,降幅19.66%,达历史高点。按理来说,收购天量玉米之后,基层玉米粮源见底,价格应出现去年的大幅上涨行情,不过今年仅3月价格短暂性大幅走高。政策性拍卖也提前启动,问了稳定市场价格。不过,从投放量及成交量情况来看,本年度可用惨淡形容。自4月9日临储玉米起拍至6月19日,今年临储拍卖共进行11论,计划拍卖3507.1万吨,实际成交296.2万吨,成交比例只有8.45%。自5月底以来,每周成交比例下滑趋势形成,成交比例由7.4%下滑至6月19日的5.42%。虽黑龙江政府宣布玉米深加工企业竞拍补贴,但因酒精深加工企业亏损严重,拍卖成交依旧清淡。临储起拍价格是国内玉米市场,特别是北方港口的支撑价格,若临储起拍价格下调,对国内玉米价格来说将是巨大的杀伤。

2、供需方面影响

据业内机构5月预测数据显示,2014/15年度全国玉米产量为20119万吨,较上一年度略有减少。消费方面,2014/15年度全国玉米饲料消费为11720万吨,工业消费为4250万吨,食用等消费1240万吨;同上月预测值相比,玉米饲用消费再度减少,主要取决于国内养殖业恢复周期的长短。整体来看,2014/15年度全国玉米处于供应宽松状态。

【港口玉米库存北升南降】

上半年港口玉米库存呈现北升南降的基本格局。截至6月底,北方港口玉米库存约为361万吨,较年初增长79万吨;南方港口玉米库存约为19万吨,较年初下降23万吨。北方港口玉米库存增加,主要是临储政策下玉米价格坚挺,农户售粮意愿较好。而南方港口玉米库存降低一方面是因为东北产区能收购玉米越来越少,优质货源紧缺;另一方面由于进口粮源到港及给新季小麦滕库。农博饲料小编认为,南北港口玉米库存情况也反映出市场供需情况:北方港口玉米库存高,意味着东北玉米临储收购量巨大;南方玉米港口库存下滑,则表示需求终端转好。今年大多企业在3月份获得进口玉米配额,进口玉米船期集中在5月后,主要是乌克兰玉米。从5月底开始大量进口玉米到港,预计6-7月份进口量均达65万吨左右。

【进口替代品及玉米大量到港】

进口高粱、大麦等替代品对于国内玉米市场来说存在很大的性价比,同时不存在进口配额的限制,备受下游企业追捧。农博饲料小编听说,目前部分饲料企业效仿欧美国家饲料配方,完全替代玉米的使用量。是否存在可行性我们暂且不论,玉米的饲用添加比例大幅下滑这倒是事实,饲料企业对国产玉米的依赖度下降。因此,大量的进口高粱及大麦是直接打压国内玉米价格的一个主要原因。数据统计:2015年1-5月我国进口高粱426.86万吨,同比去年增长282.23万吨,涨幅高达195.14%;进口饲用大麦438.90万吨,同比去年增长228.59万吨,涨幅108.69%。

与此同时,价格低廉的进口玉米也在3月后逐月增长;数据统计:2015年5月我国玉米进口量达到40.4万吨,较4月环比增加188%,乌克兰为主要的进口玉米来源地。中国5月份进口玉米40.39万吨,同比增加410.45%,年初迄今累计进口177.76万吨,同比增加31.69%。另外,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已经采购了2船美国玉米以及约200万吨乌克兰玉米,近1个月来开始集中到港,第二季度到港预计达80万吨,全年度进口量预计为400万吨,同比增长22%。

【生猪存栏偏低】

对于今年的玉米市场来说,政策市影响远远小于市场变化对原料价格的影响。之前讲了这么多影响因素,其实导致玉米价格乃至各种饲料原料价格疲软的主要原因依旧是需求这块。由于生猪产能加速淘汰而导致的猪价大涨,对于玉米市场来说确是引起“悲剧”的罪魁祸首。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5月份全国生猪存栏38615万头,比上月减少0.2%,比去年同期减少9.8%;能繁母猪存栏3923万头,比上月减少1.2%,比去年同期减少15.5%。算下来,生猪比去年同期少了近4200万头,玉米的饲用需求下滑也是必然趋势。尽管猪价3月开始持续上涨,但补栏量并未明显增大,对饲料的需求并没有显著的利好影响,相信养殖业的全面好转还需要一定周期。

【深加工企业亏损严重】

今年玉米深加工企业亏损依旧严重,玉米淀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生产利润长期徘徊在负值边缘。今年6月黑龙江省对首批经过审批的资格企业,将玉米深加工补贴标准有原来的每吨200元提高到400元。但因补贴之后还存在亏损,因此企业购销依旧清淡。据小编了解,吉林玉米淀粉加工亏损约140元/吨,含补贴后综合效益盈利10元/吨。黑龙江玉米加工补贴增加至400元/吨,淀粉企业已转为盈利。酒精价格走势依然以平稳为主,但市场购销清淡,黑龙江酒精生产补贴后盈利200元/吨左右,吉林酒精补贴额度不足以弥补亏损额度,补贴后仍处盈亏线附近。整体来看,短期内国内用粮企业处于需求疲弱,采购仍以谨慎观望心理为主。

饲料企业触网

说到互联网,大家是否有种高大上的感觉?!随着互联网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李克强总理提倡的“互联网+”一词已经被炒上天。对于传统的农牧企业来讲,将互联网融入进来已经势在必行。如何拥抱互联网成为了大家争相讨论的话题。农牧行业之所以说它传统,不仅因为落在“农”这个字眼上,而是信息的匮乏、购销模式的落后。特别是咱饲料行业;在经历了2014年行业低迷期,面对饲料企业集约化、畜牧养殖业产能持续淘汰及原料采购的风险加剧等种种挑战,固定的思维模式必将被打破,而拥抱互联网无疑是一条必经之路。其实,已经有不少企业正在积极布局互联网。不论是饲料电商的兴起、互联网金融理财和贷款、提供云服务帮助养殖户、大数据预测等等,无一不说明互联网在迅速改变饲料行业,甚至颠覆了行业。接下来,我们看看饲料企业在拥抱互联网的路上留下了哪些足迹:

大北农可以算的上农牧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典型代表。从智慧大北农战略的提出到农信互联的成立,再到现阶段的猪联网2.0上线,大北农可谓走出了一条看似高大上,实际却十分接地气的拥抱互联网之路。整个互联网转型核心围绕一个字:猪;线上线下推广的一些列产品及服务对象则是广大养殖户。

与大北农的猪联网相似,新希望也推出了福达计划。与大北农打造智慧养猪生态圈有所不同的是,新希望对互联网跨界整合持保持开放态度,把产业链拓展至消费端,解决农牧企业最头疼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其实不止这两家农牧企业在积极拥抱互联网,特别是2015年,在李克强总理“互联网+”的号召下,不少农牧饲料企业开始布局或加码互联网,看看他们都是谁?

通威——2015年3月通威“互联网+”行动计划暨“通心粉社区”全球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禾丰——2015年3月禾丰集团“逛大集”电商云平台项目正式启动

海大——2015年4月海大集团拟设互联网小贷公司

天邦——2015年5月全面启动互联网+“智慧天邦”

正邦——2015年6月正邦科技出资1.9亿与正融资产合作设立正农通网络公司

金新农——2015年5月金新农斥资5.25亿元收购盈华讯方80%股权进军互联网支付领域

饲料产销情况

尽管猪价在3月开始逆袭强势上涨,但猪料产量依旧保持偏低水平。根据市场统计的180家饲料企业产量数据显示,2015年1-4月猪饲料产量同比减少13.65%。由于生猪存栏偏低,饲料需求减少,不少饲料企业猪料产销均下降3成左右。尽管3月猪价上涨,但因2014年生猪养殖亏损严重,部分猪场资金链断裂,无法再引入资金进行生产,饲料需求依旧低迷。5月开始,部分饲料企业生产逐渐恢复,但饲料产销整体未出现明显好转。下半年,依旧依赖生猪存栏量恢复的程度来带动饲用消费。

水产料同比出现增长,主要是由于2014年末水产价格低迷,养殖户惜售造成目前存塘量相比往年高约20%,气温回升之后,水产料消费增长迅速;禽料销量也出现恢复性增长,相比2014年增长10%至20%。

上半年饲料价格及产销均处于低迷走势,从上图可以看出,自去年8月开始,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持续震荡下跌。一方面是由于饲料原料成本的下滑,另一原因则是需求的低迷。农业部数据显示:截止7月1日,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3.23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3%,同比下降3.3%。肉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3.32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3%,同比下降3.2%。蛋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3.04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同比下降3.2%。今年饲料原料豆粕、玉米价格均低于往年,不少企业的确采取了降价措施。海大在4月下调鱼料价格后,6月中旬再度将肉鸭、鹅料下调50元/吨,蛋鸭料下调100元/吨。

结语

2015上半年虽然经历了各方施压,不过伴随着猪价的上涨、原料价格的触底反弹及饲料企业产销逐步恢复,给下半年的饲料行业带来了希望。被推倒风口浪尖上的互联网风潮的越来越大,借用小米创始人雷军的一句名言: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2015年已经过半,而今年也成为了饲料企业转型关键之年,也是行业新变革之年,下半年饲料行业、企业、市场如何演变,我们将拭目以待。


原文链接:https://015098350.com/55955.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08 09:24:05  回复
上半年豆粕市场影响因素。1、全球大豆供应格局宽松利空市场从全球大豆供需格局来看,根据美国农业部6月报告,由于2014/1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前二名的美国和巴西产量均刷新了各自的历史最高纪录,导致全球大豆结转库存达到历史新高的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08 10:16:14  回复
拍至6月19日,今年临储拍卖共进行11论,计划拍卖3507.1万吨,实际成交296.2万吨,成交比例只有8.45%。自5月底以来,每周成交比例下滑趋势形成,成交比例由7.4%下滑至6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08 08:15:00  回复
,豆粕饲用需求将有所改善。玉米半年报:“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玉米市场堪忧啊!2015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走势先扬后仰,呈现旺季不旺的基本走势。第一季度因玉米临储收购量惊人,3月引发玉米价格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