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胜,东河口镇供电所一名普通的计量员,1987年参加工作。工作以来,一直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而且他乐于助人,为人民服务,从不求回报,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别人。是供电所一名乐于助人的好员工,更是东河口街道居民的贴心人。
工作任劳任怨 同事眼中的“老好人”
对于工作,他充满热爱,满怀热情。一直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他探索工作中的知识从不知厌倦,刻苦钻研业务,是所里一位技术过硬的骨干员工。同时,所里的大事小事,脏活累活,他从不挑三拣四,任劳任怨。供电所逢年过节,会安排人员值班,他总是主动请缨,替家在外地的同事去值班。2012年年三十,正在吃团圆饭的他在接到街道西选区居民陶民的抢修电话时,他毅然放下手中的饭碗,立刻带上抢修工具与同事们赶赴现场。家人说他傻,线路出现故障的并不是他所管辖的台区,但他说:“这是我的工作,必须做”。很快故障排除,恢复通电,他才赶回家继续吃饭。
农电工作不仅辛苦,而且危险,维修电路更是麻烦活,虽说是有偿服务,但他给别人修电却是从不收钱。只要别人需要他的帮助,不管什么时候,他都会去帮忙。2012年12月的一天夜里,长岭村的一位居民家里新房上庄,由于用电量过大,线路出现故障停电了。面对一屋子的客人,可急坏了这家主人,只好就近找到了陈全胜家。12月的夜晚冰冻彻骨,此时他已经睡下,但他听到门外急促的敲门声问清缘由后,二话不说就下床穿衣服,妻子抱怨地说“他家的电路不是你安装的维修起来不熟悉,再说又不是你负责的台区。”他说负责这个台区的同事家里孩子小,能照顾的就尽量照顾一下。家人的不解并不能阻挡他急人所急的步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难怪同事们说:“有老陈在,我们去哪儿都放心。”
安全牢记心中 领导手中的“安全阀”
东河口镇地处偏远山区,镇上居民家里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安全用电知识极度匮乏。有时家里电路出现问题,哪怕是漏电保护器跳闸,他们也会手足无措,总是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这都是陈全胜多次叮嘱的结果。他总是告诫家中的老人一旦停电,千万不要自己去修理,一定要及时打电话给他。不管再忙,他也会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排障。以前每月收电费时,他总是借机挨家挨户检修线路,及时排除隐患。同时,将安全用电知识讲解给老人和孩子听。而现在,电费不再需要上门收缴,改为坐收电费,但他仍然每个月都要抽空去为辖区的居民家里检修线路。他所管辖的台区因为他的认真负责,多年来没有一次出现大面积线路故障而断电。
乡下的百姓用电不但法律意识不强而且安全意识也淡薄,尤其是近几年的夏天,长期的干旱使田里的水稻几近绝收。庄稼是百姓的希望,面临缺水的情况,他们私拉电线,偷偷接电打水。他理解百姓的辛劳,但又不愿看见他们身处险境,每每到这时,他总是耐心劝导,向百姓宣传安全用电知识,细心讲解其中的害处,而不是强制执行,并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年陈全胜所负责的台区“东塘台区”被国网六安市农电公司评为“标杆台区”;2010年东河口供电所被评为“群众满意站所”称号。
关爱留守老人 百姓心中的“贴心人”
陈全胜同志在工作期间,一直关心那些孤寡老人,他知道他们无依无靠,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自2006年起,他默默地帮所负责的台区孤寡老人高永双垫交电费直至今年老人去世。这几年,为老人家中更换灯泡、漏电保护器,以及更换劣质老化线路等也是他自掏腰包替老人换好。老人生前常到他家去感谢他,一句“谢谢”却是这位孤寡老人最能表达心中情感的话语。陈全胜要的不是感谢,他只是希望孤单的老人过得开心,生活的更好一些。
展开全文
乡下的留守老人年老体弱,出门困难,他知道老人们的不便,一直不嫌麻烦地主动帮他们代交电费,从不要求回报。老人们心中感激,总送些鸡蛋、蔬菜等给他,但他从来不肯收,他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一次,牌楼村高宗发老人为感谢他这么多年一直代交电费,而且一直帮他家免费检查维修线路,送了两只母鸡到他家以表谢意。他再三推脱,老人仍不肯带回那两只鸡,无奈他只得收下。老人走后,他立即叫来妻子第二天就拿到菜市场去卖了,将钱存入了老人家的用电账户。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为人民服务,为需要的人服务,这是他应该做,无须回报。
心系台区群众 家人口中的“工作狂”
陈全胜同志对待工作认真主动。每次改装线路,他总是工作在第一线上,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忙碌的身影中总有他。他可以放弃休息假期甚至违背自己对孩子的承诺去义务帮助别人维修线路, 2005年时他就曾承诺假期带孩子去黄山旅游,可是直至现在仍未能成行。他的孩子们害怕他在一家人一起出门时带手机,因为一个电话就可以让他牵肠挂肚,可以让身在外地的他马不停蹄地赶回,他为了帮助那些急需要他的人,可以忽视孩子们渴望的眼神。
年8月18日,他去上海亲戚家吃喜酒。一直干旱无雨的东河口镇那一天突然狂风大作,下起了大暴雨。镇内十几根电线杆被刮断,他所管的辖区线路也出现了故障。一顿饭的时间他接了不下几十个电话,他忙着宽慰那些居民,同时安排别人进行抢修。但他还是不放心,毅然决定回去。在上海还没待上一天就启程赶回,一回到家就赶忙去工作,直到一切都办妥了,他才送了一口气。
他可以忘记家里的事情,但却无法忘记别人的需要,他可以为别人家的电修理到半夜饿肚子回家,却从无怨言,反而内心感到快乐。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不留一丝隐患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让群众满意,是他的追求。
“乐助人者乐于己而利于人”。陈全胜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他把“助人是快乐的”当作一种信念,当作一种心态。他不计付出和回报,全心全意地为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服务,那些点点滴滴助人为乐的“小事”,贯穿着陈全胜的日常生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未曾改变。
发布于 2022-08-07 11:41:49 回复
发布于 2022-08-07 16:02: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