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以巴格莱、坎德尔、芬尼和布里格斯等人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流派,其理论主张与进步教育相对立。这一教育思想流派是( )。
A.要素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 C.存在主义教育 D.永恒主义教育
2.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赫的《普通教育学》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因材施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 )和为人师表的作用。
A.主导作用 B.主体作用 C.心理作用 D.引导作用
5.“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6.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下列不属于教育的社会属性表现的选项是(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绝对独立性
7.我国古代教育具有等级性,在西周时出现了( )。
A.国学 B.乡学 C.社学 D.学院
8.《学记》当中提到的“豫时孙摩”包括( )。
A.及时原则 B.预防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判断题)
10.西方中世纪教会学校的课程内容为七艺。(判断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要素主义是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的一个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对立。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美国,50年代成为主流,60年代末在美国失去统治的地位。
2.【答案】A。解析: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3.【答案】C。解析:这句话的意识是说: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句话是在要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因此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4.【答案】A。解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地位。题干虽说心里健康教育,但它贯穿到了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此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答案】B。解析:洛克的《教育漫画》,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的《爱弥儿》,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6.【答案】D。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故本题答案选D。
7.【答案】AB。解析:我国古代学校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早期,西周时出现了国学和乡学之分。
8.【答案】ABC。解析:“豫”是预防;“时”是及时;“孙”指循序;“摩”指观摩。
9.【答案】×。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故本题错误。
10.【答案】√。解析:西方中世纪主要有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教会学校以七艺为主,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和音乐。骑士学校以骑士七技为主,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因此,本题正确。
发布于 2022-08-01 09:3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