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证券连接“罚单” 投行发力拷问风控短板
罗辑
近一段时间,安信证券罚单不断。
7月以来,公司接连因对新三板企业元亨光电(430382.OC)、优能控股(831667.OC)督导不力收到全国股转系统的监管函和整改要求。此后不久,又因一份研究报告存在表述不严谨的问题收到深圳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作为2017年新年伊始就首家接罚单的券商,安信证券的风控能力再度受到市场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安信证券2016年以来投行业务有较快爆发,其中收到罚单较多的新三板业务(挂牌家数)在去年跃居行业第一。这是否是“罚单不断”的根源?安信证券方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暂不回应”。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情况和此前不少短期内密集收到监管措施的券商相似,“新三板的督导是终身制,挂牌越多,意味着投行持续督导压力越大。”
两个月VS三份罚单
具体来看,安信证券接到的处罚并非重大项目,主要是集中在今年以前的新三板项目中。
其中,在安信证券负责的元亨光电项目中,该新三板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元亨瑞乾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亨瑞乾”)的自然人股东杜尚勇、周健荣,在2015年末与自然人吴介忠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二人所持元亨瑞乾合计95%股权转让给吴介忠。这直接导致元亨光电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吴介忠。但截至目前,元亨光电仍未披露相关法律意见书等文件,且此前年报的实际控制人披露上,也存在瑕疵。
作为元亨光电的主办券商,安信证券被股转系统直接指出,“(其)在对元亨光电2015年年度报告进行事前审查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截至目前仍未能督促元亨光电披露法律意见书、规范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鉴于此,股转系统对其采取自律监管措施。”
而8月3日的处罚,涉及证监会的一桩调查。优能控股2015年年底在处置相关固定资产及存货时,资产账面价值约为129万元(占公司2014年经审计净资产总额的12.5%),但上述资产处置完毕后,公司固定资产及存货较上年减少158.79 万元,同比减少98.86%。
该违规涉及超过上一年度公司净资产总额10%的处置资产时,未经股东大会批准。同时,对公司股票转让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未在签署协议时及时披露。
安信证券在对优能控股的现场检查中,底稿未发现上述两件事情,股转系统认为其未能勤勉尽责履行督导职责,对其采取要求提交书面承诺的自律监管措施。
实际上,记者还发现,这两个新三板项目一直以来问题都不少。如元亨光电的股票被法院强制拍卖多次流拍,优能控股更是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的情形。
投行业务大爆发背后隐忧
此外,在安信证券最新的一份“罚单”中,还涉及研究业务。8月15日,深圳监管局向安信证券出具警示函,因安信证券4月发布的关于杭萧钢构研究报告中,提及的该公司“已深入布局雄安新区核心区域,后续受益雄安新区建设确定性强”的表述不严谨。深圳监管局要求安信证券加强研究所内部管理,提高研究报告客观性和审慎性。
展开全文
与上述罚单相关的是,安信证券近年来投行业务大爆发。
数据显示,2016年券商经营业绩普遍下滑,但安信证券主要财务指标同比降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营收、净利等排名均实现上升。其中投行业务创下历史最好水平,营业总收入16.18亿元,同比增长61.02%。新三板业务累计推荐挂牌534家;2016年,安信证券主办股票发行130次,募集资金26.85亿元。
根据Wind数据,2016年安信证券IPO融资金额117.65亿元,排名行业第四位;IPO融资家数12家,行业排名并列第四位;新三板业务新增挂牌数量行业排名第一位,累计挂牌数量行业排名第二位。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12年后,新三板业务逐步爆发,不少中小型券商将其当做‘弯道超车’的战略业务。在数年的时间内,这些重点布局新三板的券商就打出了自己的投行品牌,看上去不赚钱的新三板业务也逐步成为其后续服务的‘资源库’。但这个情况在去年就发生了变化。”
该人士提及,早期新三板的业务监管较弱,但从2015年前后开始不断加强,在2016年证监会、股转系统对新三板整个市场的监管处罚增加了数倍,“这其中受到处罚较多的机构,正是此前新三板业务发展更快、布局更多的公司。”
财富证券分析师汤佩徽也根据新三板市场情况表示,在新三板扩容之初,各家券商大量上马新三板挂牌业务,但由于在当时操作上存在漏洞,随着监管不断趋严,其问题也不断爆出。
由于安信证券相关方面婉拒了采访,所以上述说法并未得到公司方面的认可。
实际上,安信证券早在2014年就制定了三年发展战略,即到2017年,努力使安信证券收入和利润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增长快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新三板、投行正是其发力的方向之一,从数据上看,其也确实取得了较好成绩。
不过,上述人士提及,今年6月,证监会修订了券商分类监管规定,新增了一些加分、扣分项,其中增加自律监管措施的扣分项。具体比照纪律处分的0.5分减半扣分,即每次扣0.25分。这意味着,如果不及时对新三板业务加强执业质量,其或会成为木桶原理里的那一块决定水位的短板。
安信证券在2016年年报中,对于风控尚较为自信,“安信证券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风控合规工作,通过参与处置、收购、整合三家风险类券商,积累了丰富的风控和合规管理经验,并确立了合规文化和风险哲学,坚持风控先行、守住合规底线。”
2017年证券公司分类评级结果出炉:中信重回A类,西南六连跌!都是开卷考试,差别咋那么大呢?
证监会今日公布最新2017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97家参加评级的公司中有29家评级上调,29家评级下降,37家券商评级未变,另外有2家新设券商参加评级。
百家券商分类评级
首先,没有最优生!在A类的证券公司之中,依然没有出现最高评级为三A级的公司。
评级榜单中A类券商40家,同比增加4家,B类券商48家,比去年减少3家,C类9家,同比增加1家,没有出现D、E级券商,且评级结果中依然未出现AAA级券商。
AA级依旧是最高评级,共有11家,比去年增加3家。除国泰君安、申万宏源、招商证券和中信建投维持AA级外,另有华融证券、银河证券、中金公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和中信证券评级上调到AA评级。从AA级小幅下调到A级的有四家,分别时东方证券、光大证券、国金证券和华西证券。
2016年,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方正证券、兴业证券等7家上市证券公司分别因经纪业务、两融业务和新股发行保荐业务涉嫌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7年,中信、海通、广发、华泰重回AA级优等生行列。
A级券商中表现最突出的是民生证券,连跳五级,从CC级跃升为A级。提升幅度较大的还有海际证券,从CCC级上调到BBB。29家评级下降的券商中西南证券成为下调幅度最大的券商,由去年的A级降为C级。信达证券也跌出A类,下调四级,变为CC类。新参评的两家券商华菁和申港证券分获B和BBB类评级。
29家上市券商中有8家获得AA评级,比去年增加2家,12家A级券商,A类共计20家。B类评级券商有7家,C类只有西南证券和方正证券两家。
分类标准
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不是对证券公司资信状况及等级的评价,而是证券监管部门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以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合规管理水平,对证券公司进行的综合性评价,主要体现的是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整体状况。
据了解,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A、B、C三大类中各级别公司均为正常经营公司,其类别、级别的划分仅反映公司在行业内风险管理能力的相对水平。D类、E类公司分别为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公司可承受范围及被依法采取风险处置措施的公司。
按照规定,如果券商分类评级遭到下调,将直接影响其风险准备金规模要求,及缴纳的投资者保护基金比例;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将作为证券公司申请增加业务种类、新设营业网点、发行上市等事项的审慎性条件;还将作为确定新业务、新产品试点范围和推广顺序的依据。
发布于 2022-07-23 20:58:19 回复
发布于 2022-07-23 11:51:39 回复
发布于 2022-07-23 16:08:08 回复
发布于 2022-07-23 18:27:01 回复
发布于 2022-07-23 15:2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