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中国科普博览”(ID:kepubolan),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疫情期间, 行程追踪在防疫抗疫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一个密切接触者从他地乘车回家,可能刚到家不久,就会有检疫人员登门来访,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阻止新疫情的出现。
目前,健康码更是成为了出门必备,它能核验我们近14日行程,查询我们是否有去过高危险地区。
北京健康宝截图
那么,我们的行程到底是如何被获知的?各种机构在利用这些信息的同时,是否会有侵犯公民隐私的嫌疑?
这篇文章将给大家介绍疫情期间世界各国比较流行的几种行程追踪方式。 它们各自基于不同的技术路线,所利用的公民隐私数据级别也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研发和应用,都是为了抗疫大局,相信看完之后,你也会理解并配合的。
通讯技术中的个人隐私保护是永恒的话题
展开全文
来源:Freepik.com
Part. 1
你离不开手机,行程追踪也离不开
行程追踪需要可靠而稳定的数据来源,这些数据来源于各种渠道,包括我们的手机、电脑等电子终端,身份证或银行信用卡等电子IC芯片,甚至是车载导航、高速公路收费站等。但是在这当中,很多来源的数据并不真实,为了更精确地进行行程追踪,往往会选取最可靠的数据来源,如手机、收费站等道路卡口和车载导航。其中,收费站和车载导航只能追踪到车辆的路径信息, 如果想要实时追踪个人的行程,可能只剩下手机这样一种可靠的数据来源了。
在电子支付社会, 手机早已变成人们的“贴身物品”、“生存必需”。是否带钱包、钞票出门可能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但若是哪天早上出门,发现自己没带手机,我们大概率会扭头回家去取。据相关统计,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突破了10亿,几乎覆盖了三分之二的中国人口,且因为手机用户会进行实名登记,信息可分辨度和可靠度都很高。因此来源于手机的可靠数据量非常庞大。
与消费习惯和浏览兴趣相关的大数据信息,是精准营销能够实现的根本。 但个人所处的位置、行踪记录等属于高级别的个人隐私信息,它们平时作为加密数据,无法被普通人盗用。即便是运营商的工作人员,没有国家机关的授权也不能轻易利用这类信息。新冠疫情是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相关机构在职权范围内对公民的行动轨迹等隐私信息进行提取和利用,是借助隐私信息对全体公民的一种保护,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也符合全民的整体利益。
Part.2
信令信号——最可靠的大数据源
我们通过手机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与外界交换情报,这些信号会被运营商基站和互联网公司所捕捉,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正是通过分筛这些信息来进行追踪的。在我们用手机交换情报的同时,不论我们是在通话还是在上网,手机发出和接受的无线电信号不仅包括双方输入的语音或者文字信息,还会伴随着 一种我们作为用户无法感知的信号,这就是“信令”。
信令信号并不会直接传递语音文本信息,而是在通话中承载控制的功能。简单来说,当小明通过手机的运营商网络给小红打电话,在小明拨出号码以后,手机发送的信令信号就会通过运营商的基站进行传递,此时你的位置等信息就会被运营商捕获。同时,信令会在中转站请求通话,在小红同意通话以后,小红的反馈信令也会被运营商捕捉,这样,就可以 通过信令信息获知人们在一定范围内的实时位置等信息。
此外,信令并非只有在通话过程中才有效,只要你有一部在网手机,它就会定时自动传输“信令”信号,甚至是在关机的状态下。所以电影中才能出现这样的场景:黑帮大佬在开会之前都会上交手机并拔掉电池,就是害怕因手机信令信号被追踪而泄露机密。
有时,当我们进入新的市域时,会自动接收到运营商发送的短信,可见,在我们不操作手机的时候,手机也会自动与基站交换信令数据。同样,使用手机上网也一样,所不同的是, 网络日志和记录还会被互联网公司所捕获,它们往往又会成为信令的辅助数据。
手机只要在网就会与各种形式的通讯基站发生信息交换,来源:Freepik.com
其实,在用于疫情期间的人员流动分析之前, 手机信令在城市规划中已经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据相关调查,运用大数据进行城乡规划分析时,来自手机的大数据占据了将近80%的比例,在这当中,手机信令数据又占了超过30%的比重,信令可以称得上是最主要、最可靠的大数据源。
Part. 3
蓝牙、二维码也可以用来进行追踪
手机信令在确定目标行踪方面虽然有很多优势和便利性,但是它毕竟属于非常高级别的隐私,想要进行调用需要复杂的审批流程。为了尽可能在追踪新冠感染者时保护个人隐私,同时降低追踪技术的行政审批门槛,很多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新技术,其中就包括由MIT研发的依托蓝牙追踪新冠患者的技术。
蓝牙协议让彼此的手机实现互联互通,来源:Freepik.com
可以看出,这些新兴的信息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各自都有一定的局限,技术上来说, 这些追踪方法的最大缺陷在于对人们小范围移动距离的精确甄别还不尽如人意。
尚处于准5G时代的我们可能还无法做到通过基站信令数据准确分析小范围内的人口移动,比如邻里之间的互相串门就无法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此外,蓝牙在位置追踪上略显乏力,GPS强烈依赖于个人的设备是否开启GPS功能,对于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极强用户的位置捕捉同样无能为力, 所以此次抗疫中,人工排查与统计仍然不可缺少。
5G智慧城市概念图,来源:Freepik.com
不过智能终端和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在这次疫情中显现出强大的潜力,可以想像,在未来5G时代,由于基站分布密度的提高,信号传输速度的加快,信息体量的增大等趋势,人们对路径的捕捉能力会更上一层楼。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李瑞(大阪大学)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
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普博览“公众号(kepubolan),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
本文转载自“ 中国科普博览”,原标题《去过疫情高风险区,健康码会变红,你的行踪是如何被确定的?》,作者 | 李瑞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谋定而后动,北京终将成为商业航天的龙头城市
瑞典航天公司澳大利亚测控站“不再续约”事件的真相寻找
特邀总编:邵一敏
编辑: 艳玲、哈玫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媒体合作等事宜,敬请 加微信:Juice0212
发布于 2022-07-21 12:48: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