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祛老年斑知名美容院-太原市祛斑好的医院

我经常说《红楼梦》是一面镜子,将不同的角色进行对照。熙凤与探春的管理对比,同为丫头的袭人与晴雯的性格对比,平儿与小红的对比,刘姥姥和贾母之间的对比,遁世者妙玉与惜春之间的对比,其实都是一种对照。妙玉和惜春之间的对照更有意思,一个是身在红尘之外,心却在红尘之内,一个身在红尘之内,心却向往红尘之外,妙玉和惜春的人生轨迹恰恰相反,总感觉是造化弄人一般在游戏之间。惜春最后的人生是走向佛门。

《红楼梦》给惜春的判词是“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可见惜春最后出家了,“缁衣顿改昔年妆”一句特别有意思,“缁衣”有一层意思是僧尼的服装,借指僧人,这句话之所以有意思,在于这个“顿”字用得好,“顿”在佛教暗指“顿悟”的意思。惜春的顿悟是因她眼见一切事情的发生,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三位姑娘各自的命运,黛玉和宝玉的生离死别等等,让惜春格外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她饱看别人的痛苦,深刻体会到人生的众苦,所以惜春选择了出家,不论其自己的造化,惜春比任何一个人自在了。在惜春的判词中揭露了她出家的结局,同时在惜春的谜面上,她把自己与佛的因缘全都表达了出来,极具禅意。

太原祛老年斑知名美容院-太原市祛斑好的医院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这个谜底是通过贾政之口说出是海灯。佛前海灯也叫长明灯,供于佛像前,灯内贮大量灯油,灯中燃烧一火焰,长年不灭。然而惜春的这个谜面也极具禅意。“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海灯的前身是油,普普通通的油,它的色相只是一滩液体,如果不是改变了形态,装了灯芯,也不会在佛前每日听着经文,如果我们执着灯油的本质,是不具备灵性的,然而正是灯芯的出现,让灯油才大放光明,具备了菩提自性。在《六祖坛经》上讲“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灯油的心迷之处在于没有灯芯,这个灯芯代表着自悟。不管是油还是海灯,只不过是色相罢了,《金刚经》曾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凡是所有一切的相,我们都要将它当成是虚妄的,只要不去执着它,就会产生智慧。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海灯的光芒看似暗淡,其实心中一直自放光明。六祖惠能把我们的色身比喻成城池,把眼耳鼻舌比喻成城门,心是国土大地,性在心中,把性比作国家的大王,如果性不在心中,就好比国家没有主一样,性在身心都在,性不在,身心俱无,在《六祖坛经•疑问品》曾云:“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就是这个道理,佛在自性本性中作,而海灯的性就是“灯芯”,灯芯是用来点燃海灯的,佛性的灯芯一旦被点燃,自然可以大方光明。

太原祛老年斑知名美容院-太原市祛斑好的医院

当当网,亚马逊,京东商城均有销售

【编辑推荐】知名影视演员余少群亲自作序推荐。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纪念版。十多家杂志连载刊登,百家媒体报道。

【内容简介】以禅文化的观点来解读《红楼梦》,是传统文学与佛教文学最美的邂逅,这也是《红楼梦》的灵性之处。人生最大的可悲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在短暂的生命轨道之中,我们丝毫没有忏悔之心,并且在这个浮躁的周边,我们没有办法自我观照,曹雪芹做到了,他通过文学形式将之呈现出来。《红楼梦》是一本世间的经书,将世间的一切都转达得无比完美。

《解毒 红楼梦 的禅文化(精装)》得名由来很简单,“毒”在佛教把贪、嗔、痴称为三毒,而作者认为情仇爱恨都是毒,并且佛陀被誉为大医王,而站在传统文学和佛教文学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作者立意以慈悲、和谐、和美、和善的角度与读者对话,安抚大众的浮躁心态,同时也希望用比较有哲理性的文字能够让大家不要再去抱怨周边的一切,而是在传统的文学世界和佛教文学世界中,找到真实生活中的真善美,所以作者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医生,为每一位读者的生活把脉解毒。


原文链接:http://015098350.com/47496.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5 05:14:21  回复
化的观点来解读《红楼梦》,是传统文学与佛教文学最美的邂逅,这也是《红楼梦》的灵性之处。人生最大的可悲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在短暂的生命轨道之中,我们丝毫没有忏悔之心,并且在这个浮躁的周边,我们没有办法自我观照,曹雪芹做到了,他通过文学形式将之呈现出来。《红楼梦》是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5 10:54:38  回复
句特别有意思,“缁衣”有一层意思是僧尼的服装,借指僧人,这句话之所以有意思,在于这个“顿”字用得好,“顿”在佛教暗指“顿悟”的意思。惜春的顿悟是因她眼见一切事情的发生,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三位姑娘各自的命运,黛玉和宝玉的生离死别等等,让惜春格外感受到命运的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5 16:17:43  回复
体报道。【内容简介】以禅文化的观点来解读《红楼梦》,是传统文学与佛教文学最美的邂逅,这也是《红楼梦》的灵性之处。人生最大的可悲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在短暂的生命轨道之中,我们丝毫没有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5 11:48:00  回复
的禅文化(精装)》得名由来很简单,“毒”在佛教把贪、嗔、痴称为三毒,而作者认为情仇爱恨都是毒,并且佛陀被誉为大医王,而站在传统文学和佛教文学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作者立意以慈悲、和谐、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